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浦東琵琶旅游攻略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浦東琵琶旅游攻略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上海彈琵琶叫什么?中國琵琶流派的第一人?明清時期的琵琶曲都有哪些?夕陽簫鼓于1923年改編自哪...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浦東琵琶旅游攻略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浦東琵琶旅游攻略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鞠琵琶”
上海浦東派琵琶于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民族器樂發展史上,琵琶獨奏在唐宋時期已流行,涌現了一批演奏高手。
明末清初,琵琶分南、北兩派。南北之分最早見于清代嘉慶年間的《華秋蘋琵琶譜》。南派指以陳牧夫為代表的浙江派,北派則是以王君錫為代表的直隸派。其后,在此基礎上又逐漸形成以地域為區分的琵琶五大流派:無錫派、浦東派、平湖派、崇明派以及上海汪派。
浦東派琵琶始祖鞠士林為清乾隆、嘉慶年間的浦東惠南人,有著“鞠琵琶”的美譽。
林石城(1922―2005年)男,漢族,江蘇省南匯人,浦東派第六代傳人。中國民族音樂奠基人、琵琶藝術泰斗級人物。
1956年后,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琵琶研究會會長、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先生和葉緒然先生都是其學生。
幼年隨父學民族樂器。師承《養正軒琵琶譜》,繼承了浦東派琵琶演奏技巧。1941年畢業于中國醫學院,后在上海行醫。1956年后,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有《琵琶演奏法》,編有《琵琶曲譜》、《琵琶教學法》等。
新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奠基人,杰出的民族音樂教育家、理論家,著名琵琶演奏家、編曲作曲家,中國琵琶“浦東派”第六代宗師,中央音樂學院資深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琵琶研究會會長。
隨著器樂合奏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大型合奏曲,如北京的《智化寺管樂》、《浙東鑼鼓》、《冀中管樂》以及《管弦十三套》等。器樂獨奏方面,出現了大量優秀的七弦琴及琵琶獨奏作品,明代朱權收集出版了《神奇秘譜》,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琴曲集。明清兩代的琴曲《漁舟唱晚》、《平沙落雁》、琵琶曲《十面埋伏》等成為傳世之作。
琵琶:
琵琶在隋唐(581——618)之前,是對抱彈撥器的統稱,向前彈出稱琵,向后挑進稱琶。今天的曲項琵琶起源于波斯,約公元六世紀中葉時傳人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并由唐代的木撥彈奏,逐漸改良為手指彈奏,具有豐富的表現色彩和高難度的演奏技巧。
多年來,中國形成不少琵琶流派,著名的有浙江、直隸、無錫、浦東、平湖和崇明等派,同一樂曲各派在樂譜、指法和演奏風格等方面都各有特點。無錫派的代表人物華秋蘋,又名文彬,(1784-1859),號借云館主人,無錫蕩口鎮人。擅琴兼唱昆曲,好詩詞、篆刻、繪畫,通醫學,曾以行醫為業,是一位極具智慧和遠見的藝術家。
他認為,曲譜一向為各派內師徒間直接授受,樂曲始終沒有能夠用以廣泛傳播的、集大成的曲譜,而在傳抄過程中,常有“魯魚亥豕之訛”,致使琵琶的演奏藝術受到限制,這對琵琶藝術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夕陽簫鼓于1923年改編自《養正軒琵琶譜》。
養正軒琵琶譜是浦東派琵琶名家沈浩初編著傳譜的著名琵琶曲集,對于樂曲特性的強調、琵琶音色韻味的掌握,及保留基本曲調的單純性,都是浦東派琵琶特有的藝術性。林石城是浦東派嫡傳老一輩名家中碩果僅存的大師,其功底深厚、技巧全面,不論曲意表達或處理都掌握地恰到好處,「土面埋伏」、「陽春白雪」、「月兒高」等大眾熟悉的名曲,經由他的詮釋,呈現出特殊的盎然古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浦東琵琶旅游攻略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浦東琵琶旅游攻略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