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點揮手轉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旅游景點揮手轉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韓熙載夜宴圖》為什么會畫成五幅連環畫的格式呢?說一下你對這幅長卷的理解?《韓熙載夜宴圖》為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點揮手轉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旅游景點揮手轉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有文化三四年了,我來回答!
《韓熙載夜宴圖》作為五代時期南唐的宮廷畫家顧閎中所畫的一幅作品聞名于世。可惜的是顧閎中的原作其實早已遺失很久了,關于原作狀況的資料幾乎找不到。現代只存在幾幅后人的臨摹本,而故宮博物院現在所藏的這一摹本為南宋摹本,是其中最早且是最好的一幅。
《韓熙載夜宴圖》之所以是五幅聯畫的形式存在,并非是因為作者顧閎中在創作最早的“集五幅”,而是作者顧閎中嘗試以屏風分隔畫面的方式,串聯起了南唐官員韓熙載的一場家宴,將韓府家宴的全部過程用“聽樂”、“賞舞”、“暫歇”、“清吹”、“散宴”五段方式展現出來,以形寫神,神韻獨,實際上就是“琵琶演奏場景、觀舞場景、宴間休息場景、吹奏器樂場景、歡送賓客場景“這五段場景來呈現韓府家宴的奢華——韓熙載同志熱情好客而且奢華至極啊!
大家應該很好奇畫中的主人公韓熙載作為官員為何如此不避嫌大宴賓客還讓人“現場錄像”?
史書記載韓熙載是南唐的政治家,說他深謀遠慮、性格直率且文學造詣頗高。但是后世也考證說韓熙載平日放浪形骸、沉溺美色,家中甚至養著近百名樂伎——《韓熙載夜宴圖》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韓熙載是山東人,在五代南唐(不錯,就是李后主那個李唐)李昇、李璟、李煜三朝都做過官,可謂是官位顯赫。韓熙載的父親曾在后唐做官因爭權被殺,韓熙載同志輾轉來到了金陵。他本身才學淵博,而且很有政治才干,歷任秘書郎輔東宮太子、吏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中書侍郎、兵部尚書、光政殿學士承旨等南唐的要職。
韓熙載做過李煜的太子師,作為一代騷客李后主非常賞識他的才識,甚至想過干脆提拔其作宰相輔佐自己,然而當時的北方官員在南唐官場上非常受排擠,實際上李煜自己個也對北方官員猜疑甚多,韓熙載空負一身才華而一生郁郁不得志。公元970年,韓熙載死于自己的金陵宅邸,后主李煜聞之慟哭不已!
在政治對手的排擠和南唐皇帝的猜疑之下,韓熙載始終沒有施展才華和政治抱負的機會。他只能寄情聲色犬馬——借以掩飾政治野心!
韓熙載同志縱情放蕩的生活終于出了名,李后主李煜也聽說了,“后主每欲相之,聞其猱雜即罷”,說這李后主李煜也很想親自去看看,但是作為皇帝又不好意思親自前往,最后想出了這個讓一個“攝影師“去現場拍攝——讓畫師去看,然后記下來,回來后畫下了的辦法。“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
韓熙載何嘗不知李后主和政治對手的想法啊啊!!!
一、《韓熙載夜宴》(共有五組場景,由三扇屏風隔出,自右而左依次排開,為宴席,觀舞,休閑,簫聲,宴闌。
也就是說每扇屏風后面是另一地點另一個時間,因此顧閎中不單要解決空間問題,還要面對時間轉換的問題,而這三扇屏風就是一個時空裝置,從它,能夠打開、銜接、轉換不同的時空。
在“宴席”與“觀舞”兩組場景之間是第一扇屏風。
二、這是一扇反透視的屏風,因為按照透視原理,既然屏風右立面傾斜(從它的黑色腳架來看),左立面也應該傾斜,而非水平狀態。然而,屏風的左立面如果傾斜,屏風左邊的地面也隨之向左上方傾斜,“觀舞”場景中的人也將向上斜排,結果韓熙載的面部與舞伎優美的身姿幾乎全在畫外。
三、為了第二組觀舞場景中的人物便能夠全部出現在畫面上,畫家把這片屏風(屏風腳架)的左立面變形為水平,使屏風左邊的地面隨之延續水平狀態。
四、第二組場景“觀舞”與第三組場景“休閑”之間沒有屏風作隔,“觀舞”始于韓熙載擊鼓,止于拍手伴奏的綠衣歌伎,人物均處在水平的地面上。綠衣歌伎與第二扇屏風之間是第三場景“休閑”,韓熙載與眾伎集于榻上笑談,榻緊靠第二扇屏風。
五、轉過第二扇屏風,便是第四組場景“簫聲”。此場景地面自右朝左上方傾斜。有趣的是,第一扇屏風違反透視原理,這第二扇屏風卻遵守透視原理,腳架的兩個立面都朝上傾斜。
六、為何如此處理?因為這第二扇屏風位置非常低,所以它后面可以延續一個稍微往上傾斜的地平面,而人物還能夠全都留在畫面中。第三扇屏風位置比較高,所以又變形為水平狀態,最后一組場景的地面隨之魔幻地扭轉成水平,使人物全都出現畫面上。
在室內,自然要用家具來做時空機器,這里的屏風就成了轉場工具展現不同的時空畫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點揮手轉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點揮手轉場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