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圓明園論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圓明園論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如何查找圓明園資料?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是如何得名的?恭親王奕訢經歷了怎樣的榮辱一生...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圓明園論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圓明園論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如果您想查找關于圓明園的資料,以下是一些途徑:
1. 圖書館:可以前往當地的圖書館或大學圖書館,尋找與圓明園相關的書籍、文獻和研究報告等資料。
2.互聯網: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圓明園”,可以找到大量的相關資料和網站,如歷史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等官方網站,以及學術論文、博客、論壇等社交媒體平臺。
3. 旅游景點:如果您有機會前往北京,可以前往圓明園遺址公園進行實地考察和了解。
4. 專業機構:可以聯系相關的文化遺產保護機構、歷史學會、博物館等專業機構,咨詢他們是否有相關的研究成果或展覽。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林小靜
“圓明園”是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命名的園林,關于其名字的由來,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與雍正有關,因為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胤禛(即雍正皇帝)的一座花園,而胤禛崇信佛教,并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自號“圓明居士”,所以康熙皇帝親題園名時取意于胤禛的法號“圓明”。第二種說法是來源于“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這句話,雍正所作的《圓明園記》稱此園之名為圣祖(康熙皇帝)所賜。而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說法主要來自于外國人的翻譯。1743年法國傳教士王致誠給達叟的信函,原文稱圓明園為“The Garden of Gardens”。長期以來,人們大多將其譯為“萬園之園”,學者王開璽認為這一稱呼其實是不妥的,因為萬園之園指的是世界上成千上萬園林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之意,就圓明園的建筑成就與精美而言,稱之為萬園之園,當然亦無不可。但是,按照其英文直譯,應為園林中的園林精品,譯為“園中之園”似乎更為準確貼切。
圓明園能在后世享有“萬園之園”的美譽,與其規模龐大有很大關系。圓明園占地總面積約為5200余畝,大約相當于一個半頤和園、五百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圓明園其實是多個園子的一個統稱,其主要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西洋樓景區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園,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圓明園三園的總體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三園共設園門19座,有園景123處。其次,圓明園內收藏有大量珍貴的圖書、字畫和文房珍寶,如《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文物的數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對圓明園的景致,乾隆朝的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汪由敦曾在《省齋詩稿》稱贊道:“景觀萬千,令人目不暇接,顧盼之間,不知景觀起止于何處。”清廷重臣王昶也在《春融堂集》中稱贊說,入園后“景隨人動,處處是景,移步換景,目為所動,美不勝收”。
圓明園復原圖
雍正即位之前,曾在圓明園中修建了十二處景點。其范圍以后湖為中心,占地千余畝,景色宜人。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又開始了大規模的增設擴建。乾隆年間,清王朝國力鼎盛,庫儲充盈,乾隆帝為了追求“山水之樂”,大規模擴建圓明園,并借疏浚西湖(乾隆十五年改稱昆明湖)的機會興建了清漪園,形成了“三園”。嘉慶皇帝時期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其變成了主要的園居場所。有學者專門研究了圓明園修建的經費來源,主要包括:內務府撥付的銀兩共65萬,用于景觀工程建造;圓明園銀庫自己的經營所得,即把土地、房地出租,收取地租、房地租、荷租、葦租。將銀兩借給鹽商,收取利息,這些經營所得,一般用于圓明園歲修經費支出;清廷有時還想一些其他的辦法為圓明園籌集經費,如有的年份米價上漲,圓明園內的工匠糴食艱難,朝廷就把安和橋豐益倉的余米賞給圓明園,讓工匠們“照依市價,就近糴食”。有時還會將對官員收取的罰金補充到修建圓明園的經費中來。
恭親王奕?是清朝道光帝的六皇子,由于他善于和洋人外交談判,興洋務辦教育,思想較為開放,所以被咸豐帝的八位顧命大臣所忌,特別是當頭的肅順,忌恭親王強勢,所以說他“里通外國”,這也和他被稱為“鬼子六”有關。
道光帝共九個兒子,立儲時前三個兒子已夭折,按規矩該由第四子奕詝繼承大寶,但六皇子奕?聰敏,道光帝也很喜歡他,當然也喜歡奕?的生母孝靜貴妃,所以有段時間一直拿不定這主意該立哪個兒子。不過最后歷史告訴我們,道光帝還是立了四子奕詝,也就是咸豐帝。至于為何沒有立奕?,野史說是道光帝帶著幾個兒子去承德圍獵時,四子奕詝聽了老師杜受田的話,不殺生,美其名曰不忍傷害生靈,這樣一來道光帝很高興,認為“此真帝者之言!”
太平天國起義后,英法美等帝國列強不滿足《南京條約》簽的好處了,開始提出修改條約,迫使清朝開放更多的口岸、允許西方傳教士傳教、鴉片貿易合法化等等。之后列強進逼天津,清朝派桂良和英法簽訂了《天津條約》。此時任都統的奕?堅決反對簽署的開放長江口岸等條約,并提出備戰以防。
不久后列強再次進逼天津,并加快向北京進攻。咸豐帝慫了,帶著人以“北狩”的名義跑到了熱河,然后讓奕?留京議和。于是,奕?在京代表清朝和英法俄簽署了《北京條約》。本來這事跟俄國沒啥關系,可是它卻以來調停清朝和英法僵持為借口,奪取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清朝國土。
之后奕?上書給熱河的咸豐帝請罪,在圓明園被焚掠的前提下還增添了不少賠款等。咸豐帝則說他是在萬難之下,實屬不易,免究其罪。曾經要揚言備戰的年輕王爺,如今卻忍氣吞聲的簽下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讓他受到了極大的刺激,立志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自強的道路。
后來因為奕?設立了總理衙門,并任總理事務大臣,專辦同外國交涉事務,由此無形中出現了兩個權力中心——咸豐帝和恭親王。奕?憑借著外交大權,逐漸經管通商、關稅等事務,把握了清廷的財稅大權。
正在這時慈禧也就是當時的皇貴妃葉赫那拉氏也冒頭了,開始干預國家大事,并和咸豐帝的近臣肅順起了沖突。等咸豐帝死后,慈禧的兒子繼承皇位,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而掌握外交大權的奕?則被排斥在八大臣之外。同時,肅順等八大臣還處處壓制慈禧的勢力,所以奕?和慈禧聯手,開始針對肅順集團,因這一年是辛酉年,所以被稱為“辛酉政變”。
肅順集團被一網打盡,奕?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這次宮廷政變后,奕?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以議政王的身份位極人臣。
在奕?的主持下,不僅開始和其他國家建立外交,并且還主持開辦了近代教育,引進了西方技術,開辦近代企業,興建近代軍事工業。
奕?提出學習制造與學習西方科學結合起來,認為前者乃權宜之策,后者則是長遠之計。自1861年起,奕?在南方開放城市物色教員,來京教育貴族少年學習外語。當時官宦之家都以學習外語和知識可恥,極少有人會學習這些,所以才會出現奕?親自落實的情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圓明園論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圓明園論文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