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怎樣交稅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怎樣交稅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旅游景區是怎么給國家交稅的?景區該不該收門票?怎么收合理?旅游景區是怎么給國家交稅的?根據《國...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怎樣交稅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怎樣交稅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的規定,經營游覽場所的業務,是指公園、動(植)物園及其他各種游覽場所銷售門票的業務,比照文化業征收營業稅。其稅率是3%。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的規定,單位和個人在旅游景點經營索道取得的收入按“服務業”稅目“旅游業”項目征收營業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風景名勝區景點經營收入征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8]254號)的規定,對單位和個人在旅游景區經營旅游游船、觀光電梯、觀光電車、景區環保客運車所取得的收入應按“服務業—旅游業”征收營業稅。單位和個人在旅游景區兼有不同稅目應稅行為并采取“一票制”收費方式的,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目的營業額;未分別核算或核算不清的,從高適用稅率。其“服務業—旅游業”稅率是5%。
因此 , 旅游景點內的門票收入應當按照“服務業—旅游業”稅目繳納營業稅;對提供觀光電車、游船、索道等多項增值服務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服務業—旅游業”稅目繳納營業稅。對于實行一票制收費的,若能分別核算各項目,則分別按各稅目征稅,若不能分別核算各稅目或核算不清的,則從高適用稅率。
隨著人民群眾收入的日益提高,外出旅游已經成為國人生活的的尋常事,每逢節假日外出旅游的大軍讓世界各國汗顏。
但是我們也知道,凡是好的景區門票都是一個字高。新開發的景區就不多說了,那些大自然的山川美景,古代留下來的宮觀寺廟,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樂園,如今也是高不可攀。
門票貴,已經是旅游發展不可回避的一個話題。
一次旅游的出行成本包括:吃、住、行、游、購、娛。但是如今門票已經占了出游成本的4-5成,很是嚇人。如著名的經典線路:九寨黃龍峨眉樂山,門票算下來都一千多,可謂是國內最貴景區的代表。
去四川上述幾個景區但是門票支出都讓不少游客感到無奈,本是大自然的遺產,和先人智慧的結晶,現在卻成了地方的搖錢樹。
門票上漲的動力盡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是門票下降的景區有幾個呢?國內的世界遺產和國家5A景區的門票大多都是在100元以上,甚至是200百。讓人很是無奈,可能就是我們人多吧,你不去就有人去,所以景區也是無所謂的。
我想如果是在古代有這么高的門票,中國的文壇估計就不會有那么多大師和名篇了,李白杜甫,陶淵明之類的文人估計也只能是望山興嘆了,因為他沒有那么多錢去買那么多名山大川的門票。
景區門票的整個體系,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越演越烈的“產業”。總體而言,隨著景區評級“A”的增加,門票的價格就上升。在廣東,5A的景區基本門票售價都在200元以上,(廣州白云山除外)而景區的運營者也視門票收入來源為景區第一大收入來源。這就造成2個現象:一方面,消費者市場內,知名景區門票的費用越加增高,也衍生出一些冒險逃票、當地居民私自帶游客入園謀取利益等亂象;另一方面,在景區運營層面,依靠單一的門票收入支撐,而不用心營造景區旅游生態圈,造成收入來源單一、不穩定,以及消費者體驗項目偏少,體驗度低。
這些現象是一環扣一環,并且相互影響的。在目前中國的景區經營環境內,景區收門票是必要的,這個是首先需要肯定的。因為與外國景區是國營的不同,國內數目眾多的景區屬于“私營”性質,必須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來支持景區的總體維護和運營。這點需要所有人去理解的,所以我們極度反對私下逃票、帶客入園的行為。而景區收門票的合理度,確實沒有統一標準。若必須要提出一個準則,那只能說知名度和美譽度越高,其能收的“合理水平”就越高。
然而,這不是導致A級景區在前幾年一片漲價聲的道理。景區的收入構成,應該是多元的。從吃住行游購娛6大旅游元素去綜合滿足消費者,賺取來自這些領域的多元收入,才是景區收入的合理構成。迪士尼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了門票收入,在園區內的其它收費項目,包括餐飲、住宿、周邊產品、服務等,這些收入的總和,其實是遠遠超過單純的門票收入的。而也可以看到,迪士尼的目光不單單停留在門票這一板塊,而是著力在打造景區IP,通過其帶動總體事業性的收入。景區運營之路,本應如此。真正用心,在意游客的體驗,才能真正綜合提高景區收入。
我是專注旅游領域的“旅游大咖Base”,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的旅游動態資訊,游記美圖,謝謝!
謝謝邀請,景區應該收門票,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景區需要修繕,需要管理,需要建設,這些都需要錢。誰去看了,享受了,掏點錢理所應當。至于怎么收合理?這事確實難以說清楚。景區也是一種文化,不論是天然的,還是人為的。有些景區還是歷史,很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在人們參觀這些景區享受美景的時候,也會學到知識,了解了歷史。景區是國家的全民的,因此景區收費不同于其他純盈利項目的收費。景區的收費,是應當和它的修繕管理建設掛鉤的。需要費用高的,可以多收一點,費用低的可以少收一些,有特殊教育意義的盡量能夠免費。這里需要強調一點,景區收費絕不能貴族化,要讓普通的民眾都看得起,玩得起,不要有壓力。這也就是景區收費的標準。
這是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實際上,不僅中國有過這個爭議,包括美國和歐洲國家也先后有過類似的討論…
以美國來舉例,1996年立法將景區門票控制在20美元以下,年票則是50美元以內,同時,美國絕大多數景區門票都將有效期限制在3-7天,也就是說,買一次門票可以在3-7天內不限次數進出…所以美國兩千多個國家公園,多數門票都是5-15美元,連科羅拉多大峽谷都只收15美元,其他地方好意思收20嗎?
為什么美國景區有錢不賺呢?因為景區是屬于全體美國人的,公民納稅后養活了政府,同時也養活了整個美國體系,因此,景區投資幾千萬幾億美元,跟游客沒有任何關系,門票收入僅做維護景區使用,絕大部分都依賴財政補助。
博物館方面,美國和法國也基本相同,國家同樣將文化產業列為國民共有,部分有私人產權卻被列為古跡的建筑,允許私人居住甚至用作商業用途,但同時也要求做到維護和修繕工作。負擔不起就賣給政府,由政府指定機構進行運營或直接由當地政府接管,因此,歐洲絕大多數博物館都不收費,少部分收費的,也不過1-8歐元…
全球世界遺產最多的意大利,在這方面做的更好,政府提供65%的財政補助,除此之外,彩票以及慈善機構的資金來源約占總額的16%,也就是說,原本賣20歐元的門票,意大利景區只收一塊多歐元…
還有一種很明顯的差距,那就是本國人低收費,境外游客以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價格出售門票…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印度的泰姬陵,本國人20盧比,外國人750盧比,相差三十多倍。再比如埃及,每年40億美元的門票收入,幾乎全部由外國游客貢獻,本國人只占比6%…
再說日本富士山,連車費在內往返才315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在中國景區內不夠車費的,更別說日本物價比中國高了那么多…關鍵是,富士山還是日本政府從私人手中租過來開放給游客的…
世界上知名的免費景區數不勝數,隨便拿出一個來,名氣都比中國大部多景區要響亮的多,比如巴黎圣母院,凱旋門,大英博物館,美加邊境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全是免費的。
再反觀中國,截止2017年九月為止,共有249家5A景區,卻只有20個是免費的,其中江蘇一省就有五個免費的5A,等于說除江蘇外,兩個省加起來還平均不到一個免費的五A景區…
更無語的是,中國景區不僅門票高昂,占比人均收入遠高于國外的1%標準,還每隔三年必漲一次,多少人三年不漲收入?應對物價上漲的同時還要面對景區門票蹭蹭的飛漲。所以,有些景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漲價再說,鳳凰古城不就是個最丟臉的例子嗎?
還有更坑的,中國景區絕大部分都存在二次甚至多次消費現象,比如喀納斯景區,在數十公里外設置大門,把所有自駕游的車輛拒絕在景區外,收取游客門票的同時再收停車費,然后進入景區再收區間車票費,抵達下一站還要收進村費,衛生費等等,禾木去過嗎?典型的三次消費才能進去的景區。
景區該不該收費?我的回答是應該,哪怕風景是人民的,它也需要人工需要維護對吧?但把人民的景區用來滿足地方的經濟發展,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漲價,這是否與“人民”二字相悖論了呢?所以,國外最好的做法就是,降低本國人的收費標準,維持在景區可承受的支出范圍即可,也可以適當對國外游客提高收費標準,有何不可?又有何做不到?
關鍵是,愿不愿意這么做…
我是行走在陌路,一個專注國外視野的旅行達人…我愛國,也不在國外給祖國丟臉,但我痛恨某些不良現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怎樣交稅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怎樣交稅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