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設施包括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設施包括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什么叫景區公共設施?景區建設用地標準?游客中心設施服務有哪些內容?什么叫景區公共設施?景區公共...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設施包括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設施包括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景區公共設施其實就是旅游基礎設施。 旅游基礎設施是指為適應旅游者在旅行游覽中的需要而建設的各項物質設施的總稱。 發展旅游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日常商品服務、公廁以及各種文化娛樂、體育、療養等物質設備。
景區公共設施是指旅游景區景點為游客游覽參觀提供服務的所有設備和設施,包括的內容比較多,比如:賓館酒店設施、餐飲服務設施、景區交通運輸設施、娛樂設施、購物設施以及安全設施,等等。
景區公共設施類包括 1、休閑椅 2、垃圾桶 3、郵報箱 4、公話亭、景區導游全景圖 。
我國關于旅游用地分類一般采用兩個標準:一是建設部于1999年頒發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以下簡稱《規范》;二是,1991年3月1日頒布實施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以下簡稱《標準》。
《規范》中風景區用地的分類包含了旅游業發展的幾乎所有的土地類型,為風景名勝區規劃用地提供了標準,但是風景區用地的分類仍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風景區用地分類體系與土地分類體系不統一。在土地分類系統中,旅游用地的類別屬于建設用地,并對相關旅游用地進行了拆分,但在風景區用地分類中沒有根據用地性質進行拆分,所以造成了風景區用地分類與土地分類脫節。
由于土地分類是國家標準分類結構,是一切用地分類的依據和準則,旅游用地作為推動利用的一種方式,其分類體系應盡量與土地分類體系相互銜接。
其次,風景區用地分類依據與土地分類依據不一致。風景區分類是依據土地使用的主導性質,而土地分類依據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
兩者分類依據的不同,是導致兩者分類體系差一點主要原因。
在次,“風景區用地分類”名稱狹隘,不能涵蓋整個旅游業,而且分類的類型和層次都少,略顯粗略。
《標準》是服務于城市的建設而設立的分類標準,比較細致,而且也實現了與土地分類已經實現無縫對接,所以許多旅游規劃中,土地利用分類均采用《標準》。但城市建設用地分類仍存在一些問題:
它是按照城市建設的標準來劃分的,而旅游區的建設和整個的城市建設差別很大,靠近城區的旅游區或旅游地產較多的旅游區還可以比較容易對接。
而那些遠離市區,或自然風光比較好的山溝、河湖周圍,往往是開發旅游景區的最好選地,而其配套功能卻與城市建設相差甚遠。
突出標準化、人性化服務理念,主要為游客提供售票、咨詢、投訴、導游、郵政、醫療等8大項32個服務項目,其中11個免費服務項目:輪椅、嬰兒車、雨傘、拐杖、飲用水、手機加油站、宣傳折頁、語音導覽器、地址博物館、便民針線包、小件寄存,所有的服務功能由東南西北中五個區域組成。
電腦觸摸屏、影視介紹系統、游客休息設施、旅游景區導覽宣傳資料;有工作人員提供咨詢服務;提供游程線路圖;明示景區活動節目預告;提供導游服務;提供飲料及紀念品服務。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設施包括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設施包括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