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孔雀寺景區旅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孔雀寺景區旅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孔雀寺的來歷和傳說?西雙版納般若寺門票?大興國寺幾點關門?樂至縣有哪些村?被譽為第二座石窟寺的乃甲...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孔雀寺景區旅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孔雀寺景區旅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孔雀寺遺址位于安徽省來安縣練子山西南山腳,包括跑馬堂、關門湖、仙人庵、龍王廟等遺址,是安徽省來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雀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宋天圣元年、明正統元年兩次擴建。成化年間遭破壞,嘉靖丙寅年重修。乾隆四巡江南,曾夜宿該寺,染疾,為方丈治愈,賜銀十萬兩擴建孔雀寺。寺院規模南至關門湖,北至山腰,南北四里許,設跑馬堂,廟宇三重,僧侶數百,每年正月十六廟會,香火鼎盛。
不收門票。
般若寺是一個全白的小寺,由孔雀王朝無憂王的使者經由泰國、老撾,傳到版納建成,傳說白塔的地下埋藏著兩根佛陀的頭發。般若寺只有一個主殿,清涼無比,蒲團、白線、傣語經書任人拿取。
白塔對面的小寺廟里面有僧人居住,有著緩慢的生活氣息。藍天白云清澈,白塔精致莊嚴,三三兩兩的本地傣族人民上香,神圣虔誠。
大興國寺下午17:00關門,大興國寺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貴陽歷史上最悠久的寺廟之一,貴陽八景之一的靈泉映月就在此處,依湖而建的綠色長廊,兩旁鐘樓可以近距離觀看湖中自由來去的天鵝和孔雀,寺內的雕像、壁畫非常的精致,整個寺廟規模之大,殿宇宏偉
清設孔雀鋪,為“鋪遞”。1935年改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6公里。面積43.8平方公里,人口2萬。樂(至)安(岳)公路穿境。轄馬家井、斑竹院、長景寺、二龍橋、孔雀寺、馬鞍山、天遠橋、孔雀鋪、廣鹽、金地、團田、琵琶、龍鳳、紅巖洞、八角廟、精忠廟16個村委會。
乃甲切木石窟寺
乃甲切木石窟寺位于崗巴縣昌龍鄉納加村。昌龍鄉與錫金國相鄰,海拔5000米,南北兩側為大山,中為一片廣闊的草場,苦曲藏布河從草場偏北部流過。石窟寺即座落在河北岸一座礫巖小山的斷壁上,共有5座洞窟,洞口皆南向,距地面高約十余米,按從西至東的順序,將5座洞窟分別編號為K1—K5。
正面窟壁上的身飾金彩的佛像為大日如來佛。東壁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象須彌座,佛像上身-,胸前斜結一帶,左手禪定印,右手指地印,身飾黃彩,應為寶生佛。東壁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馬須彌座,佛身上穿裸右肩貼身衣,左手禪定印,右手與愿印,身飾藍色彩,應為阿佛。西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一對類似金翅鳥王的小矮人抬舉的須彌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帶,左手禪定印,身飾綠彩,應為不空成就佛。西壁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孔雀須彌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帶,雙交至腹前,手作禪定印,身飾紅彩,應為阿彌陀佛。
乃甲切木石窟寺是繼拉薩查拉路甫石窟寺之后,在西藏發現的第二座石窟寺,它的發現進一步擴大了我國石窟寺遺址的分布范圍,豐富了西藏石窟藝術的內容。
《西藏寺院巡禮——歷經千年的乃甲切木石窟寺》
西藏石刻塑像是藏族古代文化遺產的瑰寶,是我國雕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它包括石窟、摩崖造像及瑪尼石刻三部分組成。
位于西藏日喀則崗巴縣昌龍鄉那伽村的乃甲切木石窟,是西藏續查拉魯普石窟(位于拉薩)之后的第二座石窟寺院。
乃甲切木石窟寺的地理位置
那伽村村所在的昌龍鄉與錫金相鄰,平均海拔5000米,南北兩側都是崇山峻嶺,山谷中夾著一片美麗的草原,在涓涓流淌的枯曲藏布岸邊,一座小山的斷壁上有幾個不起眼的洞窟。
如果不是特別留意,或專門造訪,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藏地常見的修行洞。
但就是在這幾個不起眼的洞窟中,保存著年代超過千年的石胎塑像,這就是隱秘的乃甲切木石窟寺。
衛星地圖上石窟寺所在的小山
在這塊突兀的石壁上,有五個洞口朝南的洞窟,離地面約有10米。順著臺階爬上洞窟,窟內保存的壁畫和造像在千年歲月的磨洗下已變得很殘破。
但從現存的壁畫和造像風格上,依舊能夠辨識出印度藝術的一些特征。這也說明,乃甲切木石窟的建成年代比較久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孔雀寺景區旅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孔雀寺景區旅游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