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建筑密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建筑密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什么是建筑密度和覆蓋率?建筑密度30%?臨時建筑是否計算建筑密度?建筑密度17%什么水平?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建筑密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建筑密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建筑密度就是建筑覆蓋率,指在一定范圍內,建筑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與總用地面積的比例(%)。具體指項目用地范圍內所有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圍內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國家一般要求新建居住區綠地率都要在30%以上。光看綠地率沒什么意義,因為小區內的小路及廣場都可以算做綠地,真正要關注的還是具體的園林綠化做得怎么樣。 而建筑密度只是一層的建筑面積比上總用地面積的一個比值。別墅區的建筑密度可能是30%,而28層高層居住區的建筑密度很可能才25%。因此真正要關注居住的環境和密度的話應該關注容積率:小區地上建筑總面積/用地總面積。一般別墅也就在0.6左右,6層住宅區最多到1.6。高層的都在2.0以上。
臨時建筑通常不計算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在一定面積內的建筑體積與該面積之比。臨時建筑通常是為了滿足特定需求而建造的,一旦使用完畢就會拆除或移動,因此其建筑密度通常不會被納入到建筑物的整體設計中。
建筑密度17%的意思為建筑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與占用地面積的比例為17%。
比如一塊地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層面積3000平方米,這塊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建筑密度一般不會超過40%-50%,用地中還需要留出部分面積用作道路、綠化、廣場、停車場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建筑密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建筑密度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