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大理景區日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大理景區日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游大理日記》的譯文?我愛大理古城作文687字?徐霞客在麗江、大理雞足山留下了怎樣的情緣與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大理景區日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大理景區日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譯文:
行了六里,渡過一條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東方環繞而下。又走二里,繞過峰下山岡的南邊,于是向西尋找小徑走入峽谷。
從峽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峽谷后方,有積雪的痕跡,獨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絹隔斷了青山,有溪水從峽谷中往東流注,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
從溪北踏著山岡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墳丘在左面山岡之上,是阮尚賓的墳墓。從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著峻嶺登上山崖。
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與對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門扇,上邊高聳下面陡削,溪流沖破其中流出去。
原文節選:
六里,渡一溪,頗大。又南,有峰東環而下。又二里,盤峰岡之南,乃西向覓小徑入峽。峽中西望,重峰罨映,最高一峰當其后,有雪痕一派,獨高垂如匹練界青山,有溪從峽中東注。
即清碧之下流也。從溪北躡岡西上,二里,有馬鬣在左岡之上,為阮尚賓之墓。從其后西二里,躡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與對崖駢突如門,上聳下削,溪破其中出。
《游大理日記》是崇禎十二年(1639)三月徐霞客在大理盤桓所寫的日記。
今天,我們去玩大理古城,那里可是白族自治州哦!白族人有些風俗與我們不一樣。他們的頭帽上都有飄帶、絹花、銀片和綿毛構成,寓意在于“風花雪月”。因為在大理,就有“風花雪月”四大美景,讓我來一一介紹。
“風”指大理的下關風很大,“花”指上關的鮮花茂盛,“雪”指蒼山上的積雪,“月”指洱海倒映的月亮,所以有一句話叫:“下關的風吹上關的花,蒼山的雪映洱海的月。”
我們乘上船,那可不是一般的船,是一艘高級游輪,可容下800余人。洱海清澈遼闊,破濤洶涌壯觀。更讓我驚訝的是洱海被蒼山包圍,蒼山像頂天立地、久經沙場的大將軍,洱海像溫柔婉約,披著白紗的月亮仙子。相互扶持,共同守護著這一方樂土。蒼山上云霧繚繞,有點“白云深處有人家”的意境。
第一站是小普陀,上面修了一座寺廟,里面有尊觀音。第二站是南詔風情島,我們一下船,一陣海風吹過,人頓時神清氣爽。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大樹,它的根非常令人驚訝。根有10米長,根根交錯,真是名副其實的“根瀑”。
我們又向“崇圣寺三塔”進發,它們呈品字狀,土黃色,像三把利劍直插云霄,壯觀無比。
走進古城,滿街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琳瑯滿目的當地美食和商品,像穿越到了古代的大理國,意猶未盡。
大理的特別之處在于冬暖下涼,四季如春。我愛大理。愛它的風花雪月,愛它的文化特色。
《徐霞客游記》在麗江、大理雞足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記錄,也留下了無盡的情緣和故事。
草根徐迷吳叔最近專注于撰寫《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兒》,對這個問題有詳細的介紹,已經獨家首發在頭條號,歡迎關注、閱讀。
這里就簡單地介紹一下:
徐霞客的麗江、大理雞足山故事與情緣的核心人物:麗江土司木增!
徐霞客到麗江是應麗江土司木增之邀才成行的,然而,徐霞客在大理雞足山,其實也與麗江土司木增有很大的關系。
徐霞客在雞足山,主要住在悉檀寺。這個寺廟是木增在明代天啟年代為賢母求壽而建,并捐贈三千畝良田作為寺產,寺院規模為雞足山諸寺之冠,是木氏土司的家廟之一。徐霞客在雞足山的日子,悉檀寺基本可以算是臨時的“家”,而這個家就是麗江木公提供給他的。
此外,徐霞客在雞足山的主要活動,就是考察、修撰《雞山志》,這個工作也是木增土司委托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大理景區日記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大理景區日記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