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講歷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講歷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中國歷史遺跡景點介紹?喀納斯景區的歷史背景?貴州荔波小七孔有什么歷史故事?中國歷史遺跡景點介紹?秦...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講歷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講歷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中最具代表的文物古跡,是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秦始皇兵馬俑位于陜西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兵馬俑是古代的一種墓葬雕塑,古代有殉葬一說,奴隸主死后奴隸要作為殉葬品陪葬,兵馬俑就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是陪葬坑中的一組陶塑藝術作品。其中1號坑最大,面積為230米×62米,坑內有與真人真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戰馬俑6000多個排成40路縱隊的方陣。此外,還有2、3、4號坑。1977年這里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喀納斯景區位于阿爾泰山之陽,這一地域古來為北方諸多民族游牧之地,額爾齊斯河北岸細石器遺址的發現說明,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從事狩獵、漁獵的人類活動,歷史上先后或同時有塞人、呼揭、匈奴、柔然、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這一地域曾先后隸屬部族地方政權突厥汗國。鐵勒汗國、蒙古汗國、準噶爾汗國轄理。
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準噶爾部,這一地域歸烏里雅蘇臺定邊左將軍管轄。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廷將居住在阿爾泰山之陽的阿爾泰烏梁海人編為7旗,分為左右兩翼,設翼長總管,分別授印信。此地隸屬阿爾泰烏梁海左翼左旗扎薩克,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此地隸屬科布多辦事大臣管轄。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爾泰分治,此地隸屬阿爾泰辦事大臣,此時,阿爾泰辦事大臣所轄區域直屬清廷理藩院。
民國元年(1912年),沿襲清末舊制,阿爾泰地方仍直屬中央政權管轄。民國八年(1919年),阿爾泰地方劃歸新疆省,設阿山道。是年設布爾津縣,喀納斯地域隸屬新疆省阿山道布爾津縣。
新中國成立后,198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喀納斯自然保護區。
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管理,設管理處。
2000年成立“喀納斯環境與旅游管理委員會”與“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隸屬布爾津縣。
2003年喀納斯管理機構上劃阿勒泰地區,改“喀納斯環境與旅游管理委員會”為“喀納斯環境與旅游管理局”,對該地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實行統一管理。
2006年7月,阿勒泰地委、行署決定成立了中共喀納斯景區委員會和喀納斯景區管理委員會,明確了喀納斯景區10030平方公里的大旅游管轄區域,并將布爾津縣的禾木哈納斯蒙古民族鄉、哈巴河縣的鐵熱克提鄉劃歸景區管委會統一管轄。
小七孔 ,景區定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AAAA級景區;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世界遺產——中國喀斯特。建于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橋,景區之名由是得之。
這座漂亮的古石橋有四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遠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吉的瑤族的小伙子,他的右手只有一個指頭,但是這個獨指卻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巖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更奇的是,過上一夜巖石又能恢復其堅硬本性。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麗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見鄉親們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對岸去趕場和耕種,便決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橋。
他們來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獨指戳石頭,姑娘們便用變軟的石頭捏砌成橋,一個姑娘負責砌一孔。他們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氣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橋。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 石橋,本橋遂名小七孔 橋。又因這座橋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此橋看似單簿,但幾百年來它經過多次洪水沖擊卻泰然屹立,迄今完好無損,可見其建筑工藝的精妙。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講歷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講歷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