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密云祥云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密云祥云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是怎么分布的?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是怎么分布的?在武裝力量體制上,清統一全...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密云祥云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密云祥云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在武裝力量體制上,清統一全國后,把八旗兵分為京營和駐防兩大部分。京營八旗負責保衛皇帝和拱衛京師,由領侍衛內大臣及御前大臣掌管,駐防八旗分駐北京以外的全國各重鎮要地。
清朝也設有兵部,但兵部的權限比較小,主要負責綠營的事宜。綠營由明朝降兵和新招的漢兵構成,因采用綠色旗幟,以營為基礎建制單位,故稱綠營。綠營兵配合八旗兵駐守北京和各省,在北京的由步軍統領衙門掌管。清朝把八旗兵和綠營兵交錯分布在京師和各省,既可充實旗兵之不足,又便于八旗兵監督和控制綠營兵。
八旗兵駐防主要分為京旗、畿輔駐防、東北駐防、直省駐防和新疆駐防。
第一部分是皇城,由護軍營駐守。
第二部分皇城以外,由驍騎等營按旗在指定區域內駐守。
鑲黃旗在安定門內,正黃旗在德勝門內,正白旗在東直門內,正紅旗在西直門內,鑲白旗在朝陽門內,鑲紅旗在阜成門內,正藍旗在崇文門內,鑲藍旗在宣武門內。
第三部分駐海淀,一般稱為“西郊三營”。
圓明園護軍營駐守圓明園周邊,外火器營駐藍靛廠,健銳營駐香山。
第一層駐防點為京師近郊,共8處,鑲黃旗順義、正黃旗昌平、正白旗三河、鑲白旗寶坻、正紅旗良鄉、鑲紅旗固安、正藍旗采育里、鑲藍旗東安。
第二層駐防點為京師外圍要點,共4處,分別為霸州、玉田、灤州、雄縣。
正黃、正紅駐霸州,鑲黃、正白駐玉田,鑲紅、鑲藍駐雄縣,鑲白、正藍駐灤州。
第三層駐防點為近京主要城市,共6處,保定、滄州、山海關、熱河、密云、張家口。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
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在原有牛錄制的基礎上,參考猛安謀克制,初建黃、白、紅、藍四旗。公元1615年因歸附的人越來越多,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共八旗。八旗編丁,起于佐領。每佐領三百人。五佐領設一參領。五參領設一都統,兩副都統。此為清朝初年之制。后來得蒙古人和漢人,亦都用此法編制。所以旗兵又有滿洲、蒙古、漢軍之分。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
1、京營。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由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權位尤重。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于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2、駐防。駐扎于全國各重要之地,視情況不同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內地將軍等只管軍事,而駐扎邊疆的將軍等要兼管民政。
3、旗幟。 四個正旗龍首向右,腹內有四朵祥云,旗邊為四角;四鑲旗龍首向左,腹內有三朵祥云,旗邊為三角,這個各位可以在影視劇中驗證。
4、鎧甲。四個正旗鎧甲色調單一,四個鑲旗鎧甲有點綴,好像打了補丁。以圖為例,大家分辨一下,再看電視、電影就不迷糊了。
駐扎京師的稱巡捕營,歸步軍統領管轄。初設南、北二營,順治十四年(1657)增設中營,稱“巡捕三營”。綠營的建制分標、協、營、汛幾級,標又分為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軍標、河標、漕標等,分別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八旗駐防將軍、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統率。督標、撫標、軍標、河標、漕標都是兼轄,實際各省綠營獨立組織為提標、鎮標,提督實為一省的最高武官,總兵略低于提督。總兵以下,副將所屬為協,參將、游擊、都司、守備所屬為營,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為汛。
—— 乾隆、嘉慶以前,大多出征以八旗兵為主,鎮壓內亂,則用綠營。
——川楚教匪之亂,八旗綠營,戰斗能力已經不行了,靠臨時招募的鄉勇以平亂事,于是勇營大盛。當時的湘、淮軍,在清朝兵制上,亦是勇營的一種。
——中法之戰,勇營已經日漸衰弱,到中日之戰,就更形同破產了。于是紛紛改練新操,是為新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密云祥云旅游景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密云祥云旅游景區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