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甘肅莊浪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甘肅莊浪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平涼市多少個縣多少個區?平涼關山海拔多少米?平涼這么美,你會去看看嗎?平涼市多少個縣多少個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甘肅莊浪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甘肅莊浪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平涼市5個縣1個區
截至2020年6月底,平涼市共有各類公路101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2公里,一級公路10公里,二級公路661公里,三級公路923公里,四級公路5720公里,等外公路2612公里
平均海拔2818米:
在平涼華亭西邊,有一道山脈連綿起伏,如無邊的屏障,靜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這就是關山山脈。蒼茫關山令多少人心馳神往。然而在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沒到過蓮花臺,就不知道關山的美有多觸目難忘。如同上天遺落在這煤城的一顆明珠,蓮花臺散發著璀璨悠遠的光芒。
關山云海
蓮花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于華亭縣城西部的關山莽莽林海當中,東南與陜西省隴縣關山草原交界,西南與天水張家川接壤,西北與莊浪縣云崖寺相鄰,景區規劃總面積161.7平方公里,涵蓋40多萬畝關山林區,平均海拔2818米,年平均氣溫7.9攝氏度,森林覆蓋率達96.2%。景區內群山巍峨,森林茂盛,物種繁多,文化遺址豐富,既有北方名山之雄奇,又有江南水鄉之柔美,是一處集奇、險、峻、秀、妙等于一身的獨特的自然景觀。
蓮花臺全景
蓮花臺風景名勝區景點遍及全部關山林區。如果以蓮花臺為中心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北線從華亭縣馬峽鎮燕麥河村穿大、小窯溝到蓮花臺,全長6.6千米;南線從原麻庵鄉廟灘經銅廠溝至蓮花臺,全長12千米。景區內峰回路轉,山環水繞,怪石林立,美不勝收。
平涼,位于我國版圖中央,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鎮,幾千年以來,無數旅人傳誦著關于這片神奇的土地以及那些關于祖先的傳說。這里,曾經誕生了中國文明最古老的文明,而如今有200多萬人生活在這片歷史文化悠久的土地上。
平涼氣候宜人,有著明顯的四季分界線,這里既有北方壯麗雄奇的山巒,也有南方煙雨蒙蒙的樓閣亭臺, 地理風貌也兼南北之特色。春天,微風從彈箏湖吹過,吹綠了漫山遍野的花草樹木,莊浪梯田上的麥苗從雪中蘇醒,呼出的第一口新鮮空氣;夏天,當全國遍地都身處“火爐”時,從朝那湫到蓮花臺,再到龍泉寺,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人與綠色為伴,伴著鳥語花香,悠然度過一夏;秋天,果農看著地里的蘋果慢慢變紅,壓彎了枝頭,關山大景區換上了色彩斑斕的外衣,舉目望去,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天,這里是一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崆峒山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在這里,人們以最原始的方式與自然相處,沿襲著古老而傳統的生活方式,厚重的文化浸透了每個村落,處處變幻著質樸而令人窒息的美麗。
早上上古時代開始,平涼就是先賢云集的地方,黃帝曾問道廣成子于崆峒山,請教治國及修身之道;人文始祖伏羲在靜寧縣出生并創立了陰陽思想,流傳至今;這里也是西王母(我們俗稱王母娘娘)的誕生地,現如今,在涇川縣回山之下,兩河匯流處建有“回屋”,相傳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王母宮依山開鑿,石窟存有西王母宮人面獸身浮雕,在許多古籍及傳說中,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形象,在羌族神話中,王母有時也被認為是創世神,西王母的原型被有些學者認為是古老的西方部族,而平涼,正是羌族的發源地!
公元前11世紀商紂時期,周文王征服位于今靈臺縣百里鎮一帶的密須國后,筑高臺祭天昭德,是為古靈臺,靈臺縣也因此而名。在靈臺縣城東北6公里處的邵寨鎮境內,有一座山由九座山峰組成,相傳,周文王討伐密須國得勝還朝,途經此地,見山勢有感,因而在此布陣畫卦,是為文王畫卦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平涼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中以崆峒山為首,上古之仙人廣成子就居住崆峒山。崆峒山地勢險峻,蒼松環抱,蔚為壯觀,其上峰巒雄峙,危崖聳立,林海浩瀚,似上蒼鬼斧神工而成;其中煙籠霧鎖,亦幻亦真,如縹緲仙境;其下高峽平湖,綠波蕩漾,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韻。崆峒之美,不僅在其景色之美,更在文化之美。人文始祖在這里誕生,農耕文化在這里發源,中華文明從這里流出,淌成一條文明的的巨河。崆峒山,無數傳說和神話都會提及的一座仙山,它的神秘,引得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曾登臨,一覽山水之勝。
平涼原來這么美,我回去看看。 平涼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
崆峒山其以峰林聳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嶺郁蔥,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觀,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廣成驛站地處崆峒山大景區前區,靠山臨水,西距崆峒山4公里,東距平涼市區6公里,南倚平涇公路,北鄰崆峒旅游專線。
柳湖公園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時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暖泉為湖,環湖植柳,建避暑閣于其中”,茂柳蔭湖,湖映翠柳,故名“柳湖”。暮春柳絮輕揚,如雪飄灑,成為平涼古八景之一“柳湖晴雪”。明嘉靖年間,韓藩昭王占為苑囿,筑亭榭樓閣十多處,明武宗敕賜“崇文書院”。清同治十二年,陜甘總督左宗棠駐軍平涼,再次修復,親植柳樹,題“柳湖”匾額,更名為“柳湖書院”。
平涼南山生態公園為國家3A級景區,是城南一道秀麗的“綠色屏障”,占地22公頃。公園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緊密結合崆峒文化實施建設,打造出花園廣場、音樂噴泉、浮雕文化墻、標志性建筑“玄鶴樓”等景點,以及自助采摘果園和玉蘭園、櫻花園、丁香園、銀杏園、牡丹園、竹菊園六個名貴花木觀賞園,成為市民人文養生和休閑健身的最佳去處。相鄰的圓通寺不時傳來誦經之聲,更為公園平添了絲絲古香禪意。
平涼寶塔,明代建筑,位于甘肅平涼城東寶塔梁上。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約三十一米,塔無基座,塔身直接出自地面。第一層有券門一,面向南,第二層以上各層每面正中辟券門,門兩側辟兩小龕或窗,龕內置佛造像,二層以上每層都有腰欄,塔檐下及腰欄下都有斗拱。塔頂為鐵制剎柱。塔雕造工藝精湛,整體粗壯宏偉。
平涼廣成大酒店地處古絲綢之路重鎮,位于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腳下,環境幽雅、建筑獨特、依山傍水、景色秀麗、交通便利。是一家集溫泉水療、旅游休閑、度假娛樂、文化研討、商務會議、住宿餐飲于一體的花園式[1] 酒店,總占地438畝,總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
春日的銀杏、夏日的綠茵,廣成大酒店已成為平涼人休閑渡假的地方!
平涼原來這么美!
我回去看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甘肅莊浪旅游景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甘肅莊浪旅游景區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