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形象標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形象標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什么是形象標識?為什么要將馬踏飛燕作為中國旅游標志?什么是形象標識?形象標識的含義如下:標識形...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形象標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形象標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形象標識的含義如下:
標識形象是指組織通過標志和識別系統所展現出來的形象。
標識形象包括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品牌、商標或徽標、廣告主題詞和典型音樂、特定的字體和色彩、包裝的設計、宣傳品的格調等方面的形象。
擴展資料:
形象標識作用:
標識形象主要用來幫助公眾識別企業,代表企業,也傳播企業形象方面的信息。標識形象會在公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的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又是標識形象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些公眾往往只依據品牌名稱或品牌標志來選購商品,甚至于只認品牌不認企業。因此,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既是標識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形象最直接、最具體的外在表現形式。
中國的旅游標志是1985年確定,那時候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看待很多國外都有旅游標志,也就很急切的確定了一個。
了解具體原因之前,我們先來“馬踏飛燕”的歷史。
馬踏飛燕出土于武威的雷臺漢墓,1969年,武威人民公社的村名在挖防空洞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這塊東漢晚期的磚石墓葬,現存于甘肅博物館,是其鎮館之寶。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選擇“馬踏飛燕”作為標志,有以下原因:
我是徐大腸,真心回答大家在旅游領域的問題,即使很小眾,但愿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也可以給我留言和私信,我們多交流。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古代人出行是馬,“馬踏飛燕”喻意,中國旅游猶如春燕飛游天下。
馬踏飛燕之我說 □ 桃花三月生 原創
〇 2021-12-08-36:28.于山鄉海市.
中國國家旅游局于1985年確定選用馬超龍雀為作為中國旅游業的圖形標志。馬超龍雀,曾命名“馬踏飛燕”,后經歷史學家考證,東漢張衡的《東京賦》云:“龍雀蟠蜿,天馬半漢。”《后漢書》也有“明帝至長安,迎娶飛廉并銅馬”的記載,故正名曰:“馬超龍雀”。
選擇“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游業的圖形標志,其涵義是:
1.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征前程似錦的中國旅游業。
2.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征,旅游者可在中國盡興旅游。
3.馬超龍雀的表銅制品,象征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
選擇將“馬踏飛燕”作為旅游行業標志,主要出于以下三點考慮:一是20世紀80年代,外國游客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最感興趣。“馬踏飛燕”無論是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能代表中國數千年的燦爛文化,有利于吸引外國游客;二是自古以來,馬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旅行工具,與旅游有一定關系;三是馬具有積極上進、一馬當先的精神象征。旅游業處于初創期,需要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也預示著中國旅游行業繁榮發展、方興未艾、前程似錦。
現在的旅游行業標志——藍底、白馬,中、英、日、法四種文字書寫的“中國旅游”,外加紅色圓圈。
“這4種語言文字的確定也是有講究的。”,當時中國第一大客源國是日本,大約占來華游客總數的1/3左右;第二大客源國是美國,占1/5左右;接下來便是歐洲,其中法國又是歐洲各國中的客源大國。
2、馬踏飛燕簡介:
“馬踏飛燕”是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縣的一件文物。青銅質地,屬東漢靈帝時期(公元168—189年)作品。其造型是一匹駿馬,作風馳電掣般的奔馳狀。最動人處是駿馬的右后蹄附一飛鳥,其形似燕,故稱之為“馬踏飛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形象標識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形象標識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