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規劃背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規劃背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旅游線路策劃職業規劃?尼山圣境背景資料?景區建設用地標準?旅游線路策劃職業規劃?旅行社(導游,...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規劃背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規劃背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旅行社(導游,計調,銷售等)、酒店(銷售總監,大堂副理等)、國際機場航空公司(航空機票定位員,空中小姐等)、旅游局(公務員)——要考公務員、旅游景區規劃與開發(研究,設計人員)——壓力大、度假村、會展(策劃師,銷售等)、油輪公司——英語要求很高,工資不高,但有出國機會、老師、旅游咨詢顧問——好方向之二,但對經驗和學歷要求非常高、旅游財會——好方向之三,需要考CPA。
尼山圣境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東南25公里處的尼山省級文化旅游度假區內。尼山是中國先哲孔子的誕生地,是歷代儒客朝拜之圣地,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于尼丘而得孔子”,尼山因此聞名遐邇。
尼山圣境度假區總規劃占地35.76平方公里,尼山圣境一期作為度假區的核心景區,規劃占地8平方公里,總體創意為“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功能定位為“文化修賢度假勝地”和“世界級人文旅游目的地”,核心文化主題為“明禮生活方式”,是一項集文化體驗、修學啟智、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教育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載體。
我國關于旅游用地分類一般采用兩個標準:一是建設部于1999年頒發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以下簡稱《規范》;二是,1991年3月1日頒布實施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以下簡稱《標準》。
《規范》中風景區用地的分類包含了旅游業發展的幾乎所有的土地類型,為風景名勝區規劃用地提供了標準,但是風景區用地的分類仍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風景區用地分類體系與土地分類體系不統一。在土地分類系統中,旅游用地的類別屬于建設用地,并對相關旅游用地進行了拆分,但在風景區用地分類中沒有根據用地性質進行拆分,所以造成了風景區用地分類與土地分類脫節。
由于土地分類是國家標準分類結構,是一切用地分類的依據和準則,旅游用地作為推動利用的一種方式,其分類體系應盡量與土地分類體系相互銜接。
其次,風景區用地分類依據與土地分類依據不一致。風景區分類是依據土地使用的主導性質,而土地分類依據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
兩者分類依據的不同,是導致兩者分類體系差一點主要原因。
在次,“風景區用地分類”名稱狹隘,不能涵蓋整個旅游業,而且分類的類型和層次都少,略顯粗略。
《標準》是服務于城市的建設而設立的分類標準,比較細致,而且也實現了與土地分類已經實現無縫對接,所以許多旅游規劃中,土地利用分類均采用《標準》。但城市建設用地分類仍存在一些問題:
它是按照城市建設的標準來劃分的,而旅游區的建設和整個的城市建設差別很大,靠近城區的旅游區或旅游地產較多的旅游區還可以比較容易對接。
而那些遠離市區,或自然風光比較好的山溝、河湖周圍,往往是開發旅游景區的最好選地,而其配套功能卻與城市建設相差甚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規劃背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規劃背景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