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保護方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保護方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三清山自然遺產資源保護方針?三清山自然遺產資源保護方針? 近年來,尤其是申遺成功以來,三清山...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保護方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保護方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近年來,尤其是申遺成功以來,三清山迎來了發展黃金期。在獲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游客量的迅猛增長給景區的環境衛生、資源保護、接待服務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要效益還是要環境",三清山最終將"保護資源"作為立山之本!
三清山針對景區的保護管理推出了多項措施,包括 "凈菜上山,洗滌下山,垃圾下山",最大程度減少旅游產生的環境破壞;"山上游,山下住",斥資3億多元拆遷核心景區各類建筑10萬余平方米,改造20余萬平方米有礙觀瞻的建筑,并新添各類環保、監測站所20余處和遺產展示中心1處,關閉采石采礦、污染環境企業106家;高空棧道給樹讓路,給水留洞,形成"人讓樹,路讓樹"的獨特風景;首創"黃金周限客令",每日限客1萬人。三清山人保護自然的決心從未動搖。
為進一步加強保護力度,三清山風景區將轄區30萬畝山場劃入國家公益林,每年400萬元補償資金用于封山育林;同時開展深山移民工程,大力建設銀湖灣生態村、三清山畫家村等四個新農村示范點,將核心景區村民全部下遷;每年200萬元資金用于推廣以電代柴、以氣代柴等清潔能源模式,改變景區百姓的燃料結構。
走進三清山,游客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被云霧縈繞的奇石美景所折服,在慨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會對身系繩索的環衛人員飛身探入懸崖峭壁撿拾游人丟棄垃圾的舉動由衷欽佩。這個每日都上演的驚險一幕,也成為了三清山保護自然的一個縮影。
為民創富 保護遺產不以犧牲百姓利益為代價
專家普遍認為,人與環境和諧相融是自然遺產資源保護與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景區有效發展的先決條件。如何科學合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旅游經濟,全面促進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是三清山人面臨的另一個重要課題。
作為三清山的守護者、建設者和得益者的當地百姓,在三清山管理者"共建共享"的原則指導下,走出了一條"靠山吃山"的嶄新發展道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看農家景、購農家物、體驗農家生活樂趣"是三清山旅游新亮點;就業上向當地農民傾斜,伐木工轉變為護林員,采石工轉變為轎工,現在已經有2000多人實現了山上就業,切實保障了山里農民"轉型"時利益不受損害。
三清山在自然遺產保護管理方面,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提出并實施“山上游、山下住,景區游、城里住,山縣聯動,協調發展,實現由旅游服務混雜型向游覽區與服務區分離的雙區結構型轉變”的保護理念,實行“景點封閉輪休”制度,保護景區資源。一級保護區內已有賓館的床位全部遷出,避免“山上住”對環境造成大量的人為破壞。
通過實施“保護景區、建設服務區,圍繞世界級景區,重點建設一流服務區”的保護理念,將周邊城區上饒、玉山、德興建成一級服務區,紫湖、皈大建成二級服務區,外雙溪、金溪、汾水建成三級服務區,實現景區以建設景區景點為主向以保護景區景點、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為主轉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保護方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保護方針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