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木建筑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木建筑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木質建筑?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保存年代最久的木質結構古建筑?哪些古代木結...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木建筑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木建筑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奈良的東大寺大佛殿,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筑。大佛殿長約57米,寬約50米,高則約49米。
東大寺迄今為止已有著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成為了南部七大寺之一。在1998年作為古奈良的歷史遺跡組成部分被列為是世界文化遺產。它位于奈良市西部,與奈良公園相鄰,從外觀上看,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書寫著“大華嚴寺”這四個字,這也是東大寺的正式名稱。
五臺山在唐代已是我國的佛教中心之一,建有許多佛寺。佛光寺位于臺南豆村東北約五公里的佛光山腰,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面闊七開間,進深八架椽,單檐四阿頂,雖然經過多次修葺,大體仍保持唐代原來面貌。
大殿建在低矮的磚臺基上,平面柱網由內外二圈柱組成,這種形式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金廂斗底槽”。內外柱高相等,但柱徑略有差別。柱身都是圓形直柱,僅上端略有卷殺。檐柱有側腳及升起。闌額上無普拍枋。
大殿屋面坡度較平緩,舉高約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線,屋面筒瓦雖是后代所鋪,但鴟尾式樣及疊瓦脊仍遵舊制。
柱高與開間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約為柱高的1/2。粗壯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遠的出檐,都給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覺。
南禪寺是公元782年重修的,時間比佛光寺的落成要早75年。這意味著,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筑。也意味著,由于梁思成、林徽因對佛光寺的發現,歷史僅存的兩座唐代木結構建筑,從此在中國的大地上雙星閃耀。
南禪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東冶鎮李家莊。距今1200多年。
唐建大佛殿,為南禪寺主殿,外觀秀麗,形體俊美、古樸。三間正殿高大雄偉,據實際測量,面寬十一點六二米,進深九點九米。方整的基臺幾乎占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間見方,單檐灰瓦歇山頂,全殿由由臺基、屋架、屋頂三部分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梁架制作極為簡練,墻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
屋頂重量主要是通過梁架由檐墻上的柱子支撐。檐墻起間隔內外和防御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各柱,柱頭微向內傾,與橫梁構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與層層迭架、層層伸出的斗拱構成“翹起”。即使梁、柱、枋的結合更加緊湊,增加了建筑物的穩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個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揚、輪廓秀麗、氣勢雄渾的風格,給人以莊重而健美的感覺。屋脊兩端裝飾著鴟吻。全殿結構簡練,形體穩健,莊重大方,體現了我國中唐大型木構建筑的顯著特色。
我國古建筑普遍采用木結構,因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有模型、穿斗和斡調等三種結構體系,其中梁柱式結構占主要地位。
這種梁柱系統的木結構,支持在春秋時期(西元前770一476年)就已形成。基本構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橫梁組成構架,以數層重疊的橫梁,逐層縮小,逐級加高,直至最上的一層梁上立柱。各層楔強上和香瓜校上承托檁條,又在檁條排好多椽子,構成屋架。由于建筑物全部重量由構架負擔,墻壁只起維護隔斷作用,而非承重結構。因此,開閉門窗或分割室內空間,以及墻壁的材料和做法有著很大的靈活性,這對于滿足不同的用途和審美要求提供了便利條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木建筑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木建筑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