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瑞金廣昌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瑞金廣昌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第二次反圍剿時間地點?四丘分別是哪些山?第二次反圍剿時間地點?第二次反圍剿時間是1931年2月...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瑞金廣昌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瑞金廣昌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第二次反圍剿時間是1931年2月,地點在瑞金周邊地區的贛閩交界地區。
1931年2月,蔣介石調集第19路軍由蔡廷鍇代總指揮,轄第60師(蔡廷鍇兼)、戴戟第61師及第12師馬昆第34旅;第5路軍由王金鈺任總指揮,轄上官云相第47師、公秉藩第28師、郭華宗第43師、郝夢齡第54師、羅霖第77師;第26路軍由孫連仲任總指揮,轄第25師(孫連仲兼)、高樹勛第27師、關樹人騎1師;第6路軍由朱紹良任總指揮,轄胡祖玉第5師、毛炳文第8師、許克祥第24師、路孝忱新編第13師;韓德勤第52師、劉和鼎第56師、周志群新編第14旅、盧興邦獨立第32旅、張貞第49師、香翰屏第62師;三個航空隊,共二十萬人的兵力,發動了對紅軍的第二次圍剿。
紅1方面軍第1、第3兩個軍團,共約三萬人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殲滅第5師一部,師長胡祖玉受重傷斃命、敵第27師一個旅、第28師、第43師大部、第47師一個旅、殲敵第56師三個多團。從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紅1方面橫掃七百余里,連打五個勝仗,殲敵三萬余人,繳槍二萬余支。
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是指1935年2月-7月,中國工農紅軍反擊國民黨軍對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圍剿”的作戰。
1934年10月起,蔣介石從陜西、甘肅、寧夏、山西4省調集國民黨軍5個師(旅)4萬余人,采取圍堵結合,分區“清剿”,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方針,以陜北為重點,對陜北和陜甘邊兩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
1931年4月-5月廣昌、石城、寧都、瑞金
第二次反圍剿
1931年二月第二次反圍剿
第二次反圍剿是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蔣介石在對紅一方面軍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失敗后,于1931年4月發動的第二次“圍剿”。最終紅軍反“圍剿”成功。
紅軍粉碎“圍剿”后,乘勝轉入進攻,分兵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糧籌款,解放了贛東、閩西的黎川、南豐、建寧、泰寧、寧化、長汀等廣大地區,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中央革命根據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第二次反圍剿別名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時間1931年4月-5月
一、東南丘陵
東南丘陵是中國最大的丘陵,它占地面積十分廣,大約37萬平方公里,主要指的是中國東南部一帶。這里的氣候主要由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兩個氣候類型為主,海拔高度在200米-500米之間,這里的土壤十分肥沃適合發展農業。
二、兩廣丘陵
兩廣丘陵是指廣東、廣西兩省區大部分低山、丘陵的總稱。主要山脈有十萬大山、云開大山、大瑤山、云霧山、九連山和蓮花山等。丘陵海拔多在200~400米,少數山脈超過1000米。而東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 浙閩丘陵、 兩廣丘陵。
三、江南丘陵
江南丘陵紅色盆地眾多。盆地多分布于山嶺間,一般呈長條形,長軸方向亦以北東—南西向居多。規模不等,一般寬約20~50公里,長可達數百公里。兩側多為斷層界限,底部為紅色碎屑巖層。盆地內一般有輻合水系,稍大河流往往穿過一個或幾個盆地。著名盆地有:江西吉(安)泰(和)、贛州、于都、信豐、寧都、廣昌、瑞金和興國,湖南衡陽(見衡陽盆地)、攸(縣)醴(陵)、長(沙)瀏(陽)、株(洲)淥(口)和邵陽,浙江金(華)衢(州)及安徽南陵等盆地。均為區內農業發達地區。
紅層丘陵為紅色盆地主要地貌類型。巖性以軟弱的砂頁巖為主,丘陵坡度平緩,形狀渾圓,相對高度一般在一二百米左右。在厚層礫巖和砂巖分布的盆地內,垂直節理發育,經流水和重力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如贛南寧都盆地和興國盆地。在水平層理、巖性軟硬相間的紅層分布地區,如贛州盆地,則表現為“方山”地貌(見中國的紅層)。此外,區內發育有花崗巖地貌。巖性堅硬的巖體,構造抬升后形成陡峻雄偉的山地,如黃山、衡山等。贛南巖性較軟,節理豐富,密集溝谷發育,節理交錯處或沿斷裂構造形成小型盆地,如興國的楊村盆地、信豐的安息盆地、贛縣的田村盆地、寧都的會同盆地、璜坡盆地和琳池盆地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瑞金廣昌旅游景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瑞金廣昌旅游景區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