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特色設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特色設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公園的建筑布局和特色?滕王閣設計理念?公園的建筑布局和特色?1.公園的用地范圍和性質,應以批準...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景區特色設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景區特色設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公園的用地范圍和性質,應以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為依據,市、區級公園的范圍線應與城市道路紅線重合,條件不允許時,必須設通道使主要出入口與城市道路銜接,公園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標高應與該道路路面標高相適應,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逕流沖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園綠地。
2、功能或景區劃分:功能或景區劃分應根據公園性質和現狀條件,確定各分區的規模及特色。出入口設計,應根據城市規劃和公園內部布局要求,確定游人主、次和專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設置出入口內外集散廣場、停車場、自行車存車處者,應確定其規模要求。
3、園路系統設計:園路系統設計應根據公園的規模、各分區的活動內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確定園路的路線、分類分級和園橋、鋪裝場地的位置和特色
4、河湖水系設計:河湖水系設計應根據水源和現狀地形等條件,確定園中河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閘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類水體的形狀和使用要求。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地處贛江東岸,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
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3.5米。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著中國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藝術和傳統。
滕王閣是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它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為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繪制的《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重建的,是南昌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共九層。
瀕鄰贛江,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余米,主體建筑為宋式仿木結構,突出背城臨江,瑰瑋奇特的氣勢。
2001年元月核準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滕王閣,高聳于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杰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滕王閣主體建筑凈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筑,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宜興產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制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樓閣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區特色設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景區特色設計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