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楊家將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楊家將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當年楊家將被困的二郎山是現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歷史故事?當年楊家將被困的二郎山是現在的什么地方?有...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楊家將旅游景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楊家將旅游景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在《宋史》、《金史》等正史中,楊令公及其四子楊延玉,俱在宋太宗雍熙三年,由北宋發動的雍熙北伐中殉國。事情發生在陳家谷一役,楊業率軍進攻由遼國大將耶律斜軫率領的契丹大軍,結果不幸遇伏,楊延玉戰死,楊業身負重傷,被俘后絕食三日而亡,以身殉國。
陳家谷之戰的發生地,在宋朝時“三關”之一的寧武關西北方,即現在的山西寧武縣西北的陳家溝村附近。
而在楊家將的相關評書和傳說中,楊家將被困的地方為“兩狼山”。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故事的梗概,之后再來推測“兩狼山”到底在什么地方。
話說大遼國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兵精糧足,突然發兵三十萬,進攻大宋。遼國大軍勢如破竹,已經過了雁門關,進入中原地區。皇帝就任命潘美為元帥,帶上了八賢王等一眾老幼,兵發二十萬,御駕親征。
宋軍很快收復了諸多失地,“兵過蘆溝橋,直搗幽州城下”。結果,中了遼軍空城計,包括皇帝在內的宋軍被圍困在幽州城內。無奈之下,只能派老將呼延贊突圍,前往雄州搬楊家將前來幽州救援。
楊令公因為和潘仁美之間的矛盾,有些猶豫,但是楊七郎卻單人獨騎跑去幽州解圍。七郎槍挑梁興州、馬踏蘆溝橋、力殺三門,打的遼軍是七零八落,結果潘仁美就是不開城門。
而楊令公發現七郎去了幽州,也趕緊點齊人馬,帶著“七郎八虎”中的剩余七人,急急的趕往幽州,救下了危機之中的楊七郎。
楊家將進入幽州城,接下來的故事就是“金沙灘雙龍會”和“楊家將被困兩狼山”了。所謂的“雙龍會”就是遼主和宋主,兩條龍。按照評書所說,金沙灘離幽州城很近,在幽州城北,也就是幾十里的距離。
金沙灘一戰,為了讓太宗和八王脫險,大郎、二郎分別扮作兩人,并由剩余六人護衛,佯作投降,引開遼軍。而楊令公保著真皇帝和大臣趁機逃走。此役,大郎、二郎和三郎先后戰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楊家將僅剩下楊令公和六郎、七郎兩人。
此戰之后,皇帝返京,潘仁美成了幽州宋軍最大長官。他為了替兒子報仇,讓六郎、七郎去守蘆溝橋,逼負傷的令公出戰遼軍。但是,六郎、七郎偷偷跑回了幽州,引出了“楊家將被困兩狼山”的故事。
看到了許多問答,對二郎山具體在如今哪些地方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論述。其中不乏有像山西懷仁,山東臨圻和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等地。而且在這些地方也都有楊家將戰死的紀念碑,和一些歷史古跡,甚至還有像金陵沙,李陵碑的一些歷史史料中記載與楊家將有關的東西。
然而這些東西是不是真實,我們現在都無法考證。其實在《楊家將演義》當中,楊家將被困的不是二郎山是兩狼山。而史料中所記載,楊家將楊業被殺的地方也是在陳家谷。那對于楊家將被困的地方二郎山具體在如今的什么地方呢?
我們沒有必要去深究這個問題。其實就像楊家將,在歷史上有沒有真正存在,又是不是像演義中那么厲害,對國家真的就那么忠誠?我們都沒有去考證的必要。楊家將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忠義的代表,是中國忠誠文化的紀念碑。他們的存在代表著精忠報國的精神,是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所以我在這里主要講述一下楊家將被困二郎山的由來以及在二郎山的悲慘遭遇。
楊業在投降北宋之后,宋太祖趙匡胤非常重視楊業的軍事才能。將楊業任命為軍中節度使,賦予他很高的軍事權力。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匡義決定率軍伐遼,收回在石敬瑭手下損失的燕云十六州。他將兵馬分成東西兩路軍,東路軍大將以曹彬為主將,其中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王侁為軍中監軍。
西路大軍在楊業的帶領下,有勢如破竹的氣勢,一連攻下了云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州。帶領軍隊來到了桑乾河邊,而此時東路軍曹彬的部隊卻出師不利。東路軍馬都被迫撤回到黃河以南,西路軍因為得不到東路軍的支援,不敢貿然深入,于是便回到了代州。
宋朝便下令西路軍將四州的百姓遷往內地。當時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情況危急,楊業建議潘美不要與遼軍硬碰硬。應該遵從上級命令保護百姓進行撤離,利用云州和應州的人馬將遼軍進行分散。
他們將敵軍引開需要轉移的內陸大道,保證百姓向內地進行撤離。可監軍王侁卻極力反對楊業的建議:“我們帶著如此戰斗力強盛的軍隊,為何要如此畏縮怯懦,我們應該帶領所有軍隊,集中百姓從大道光明正大的撤離。”
不僅如此,監軍王侁還諷刺楊業說:“楊將軍不是號稱“無敵”嗎?為何面對遼軍就如此怯懦?是不是對這大宋留有二心了?”我們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當時監軍是皇帝派來負責監視軍隊的,所以實際上監軍的話語權還要大于中軍主將。
楊業無法反駁,只能從命。果真在撤退之時受到遼軍的進攻,軍隊被沖的四分五裂。楊業對著潘美說:“我帶領楊家將將遼軍引入陳家谷,你帶領部隊在這里埋伏將遼軍殲滅。”而潘美和王侁在見到遼軍非常強烈的趨勢之后,以為楊業已經被殺。
于是帶著軍隊撤離了。當楊業帶領著楊家將從白天一直打到傍晚,只剩下十幾個人,將數萬敵軍引入陳家口時,卻無法見到潘美的軍隊。雖然非常悲痛和寒心,但還得繼續打下去。
盡管身上受了十多處傷,大郎,二郎被殺,七郎被敵軍萬箭穿心。楊業也中箭倒地,最終悲痛萬分,頭撞李陵碑而死。其中也有一說是楊業被俘之后不肯投降自殺身亡。一代忠將最終隕落在了陳家谷。
小說里面講述楊業被困身亡的那座山,名字叫做兩狼山,但民間多誤傳為二郎山。
甚至有些人還去二郎山祭拜他們,這其實是很大的錯誤,即便不說演義里面的故事,真正的正史里面記載的楊業犧牲的地方都沒有二郎這個名字,他犧牲的地方叫做陳家谷。
他當時的確是走投無路,當時都部署潘美扣下援兵,遲遲不發兵,再加上姓王的監軍也不接應,最終讓他被遼國軍隊包圍,力戰被俘后他絕食而死。那現實里面,有演義里記載的兩狼山嗎?自然有,還不止一個地方。
第一個"兩狼山"就在山西省的懷仁地區,這個地區不單單有兩狼山,還有金沙灘,甚至境內連當地人民紀念李陵所立的石碑和蘇武的廟宇都有。
更巧的是,這里屬于雁門關外,歷史上宋國軍隊和遼國軍隊就是在這里交戰,再聯想楊業也是在雁門關外面殺敵,這一樁樁一件件巧合,一度讓別人認為這里就是話本里面宋國遼國交戰的主戰場,到現在為止,歷史主流的觀點也都是認為山西的這個地區就是宋國遼國作戰的主戰場。
在演義中,楊家將被遼軍圍困在二郎山的李陵碑附近的狼心窩,“羊入狼窩,焉有生機”,楊業寧死不屈,碰李陵碑而死。那么,楊家將被困的二郎山到底在哪里,還有就是歷史上楊業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這個二郎山被認為在山西省懷仁縣境內,懷仁縣的金沙灘就是當年宋遼的主戰場之一。據史書記載,公元986年,北宋三路大軍伐遼,西路大軍潘美(演義中的潘仁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由于出師不利,面對十幾萬的遼軍,宋太宗命令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本來就是一場掩護撤退的戰役,誰知道當時的監軍王侁非要與遼軍正面沖突。
楊業深知其中的兇險,就與監軍王侁據理力爭,但由于主將潘美采取了默認王侁的態度,無可奈何的楊業只好妥協,冒險出擊,并且與潘美約定,讓他在要道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接應,才有一線生機。誰知楊業在前面作戰,監軍王侁等半天,以為遼軍撤退,為了爭功,他率領部隊出擊,但前進不久,得到了楊業敗退的消息,他就腳底抹油逃跑了。
等到了楊業與遼軍浴血奮戰,轉戰到陳家谷的時候,卻不見接應的隊伍,他率領部下再與敵人力戰。他中身受幾十處傷,部下戰死,自己的戰馬也重傷,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被遼軍擒獲。此戰,楊業的兒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楊業被擒后,為表忠心,絕食三天而死。
而在演義中,楊業被契丹大軍圍困于兩狼山的李陵碑附近的狼心窩,“羊入狼窩,焉有生機”。為了表現楊繼業威武不屈,以身報國的精神,設計楊業碰李陵碑而死。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法,雖然有所夸張,但顯得更加悲壯和慘烈。
很多人把演義當成歷史,然而演義與歷史的區別蠻大的,演義終歸是演義,演義與歷史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各位,你們說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楊家將旅游景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楊家將旅游景區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