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北運河旅游通航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北運河旅游通航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京杭大運河的水如何通過微山湖的?京杭大運河河北起點位于?大運河是哪個朝代,哪個皇帝修建的?...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北運河旅游通航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北運河旅游通航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微山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濟寧被稱為“中國運河之都”,原因很簡單,歷史上,明、清兩代維持元運河的基礎,明時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廢的山東境內河段,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在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陰)間,進行了黃運分離的開泇口運河、通濟新河、中河等運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間開挖月河,進行了湖漕分離的工程。
京杭運河的部分河段是原來天然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的,它的水量大部分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運河各段之間高差懸殊,全線地勢“三起三落”,其中濟寧北部的南旺地勢最高,號稱水脊。引汶河之水在此分流,向北過黃河至臨清入南運河(即衛河),流向天津;向南經徐州流向清江。臨清與徐州之間高差最大,且水源不足,水深較淺,航行困難,為此設置38個水閘,分段攔水,保持水量,便于通航。長江南岸的丹徒一帶地勢較高,是大運河的第二個分流點,向北經長江至清江,向南流至杭州。北京地勢較高,北運河從北向南流至天津。
京杭大運河河北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春秋至清代運河古建筑。起自北京,經天津,流經河北省滄州、泊頭等地,南下山東、江蘇,至浙江杭州。在河北省境內稱南運河,水流向北,成為海河水系的一支,夏秋季節具有一定的通航價值。
大運河河北段開鑿始于東漢末年,溝通海河和黃河兩大水系,全長530公里,包括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衛河及永濟渠遺址,流經廊坊(22.9公里)、滄州(215公里)、衡水(179.05公里)、邢臺(58公里)、邯鄲(141.8公里)5市。
京杭大運河河北的起點在今天的通州,現在屬于北京市通州區。
京杭大運河是在原隋,唐,宋大運河的基礎上,元朝政府開鑿的。南起浙江的余杭也就有現在的杭州余杭區,北到河北的通州。其中南段基本沿用了隋唐宋時期的運河路線,并且在此基礎上疏浚擴挖。北段則并沒有向西經過開封到達洛陽,而是在山東境內向北經河北到達了當時的京師,終點定在了通州。
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后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尤其經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規模的擴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運河的規模。京杭運河的許多河段是利用原來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的,運河水流主要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
到隋煬帝(楊廣)時,據說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到元朝時,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后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筑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里;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里;臨清到臺兒莊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臺兒莊到淮陰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淮陰到瓜洲稱里運河,長約180公里;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
揚州是里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后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
黃河遷徙后,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
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來還要成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北運河旅游通航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北運河旅游通航路線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