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路線會銷展示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路線會銷展示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旅游會銷流程?跟團旅游,對于導游的二次消費(購物和自費)你怎么看?旅游會銷流程?首先,我們把店...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旅游路線會銷展示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旅游路線會銷展示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首先,我們把店面中的會員顧客進行收集,接著做基地旅游的報名說明會,把活動的高度拔起來。我們將旅游行程做成幻燈片進行展示說明,內容主要會突出“天下銀杏第一鄉”的魅力所在,比如原全國人大委員會副委員長給郯城提名“天下銀杏第一縣”,而且郯城縣有一顆全世界最大的銀杏樹,我們會將這些景點進行炒作,引起顧客對這次旅游活動的興趣和期待。
第二步:小技巧輕松提高夫妻報名率。
然后,我們會告訴顧客這次活動吃不花錢、住不花錢、玩也不花錢,但是只收車費,根據路途的遠近和旅游時間收取不同的費用。比如,兩天的旅游收100多元,三天的旅游收200多元,旅游報名基本能達到80%以上。
我們在這個環節有一個技巧來增加夫妻報名,比如一次兩天的旅游的正常預算是每人收120元,我們會將價格炒到220元,這時候雖然有很多人舉手愿意去,但有些人還是會覺得貴,接著我們會說:“如果您的老伴也想去,再加20元就可以一起去旅游了。”這樣夫妻報名率會大大提高。
第三步:每場活動前的員工會前會少不了。
其實在報團的時候大家心里都有數,誰都不是傻子。團費是多少,包括吃住行玩,自己算算就知道夠不夠成本了。不想被二次消費的,報團的時候除去成本,還得算上服務費,這才是正常的團費。如果團費連成本都不夠,導游是傻子倒貼錢帶你們玩嗎?
做人厚道一點,不要總想著兩頭占便宜,要報廉價團,就有心理準備,被導游二次消費,即便報的時候人家不說,自己不會算賬嗎?
我是鄉愁中的原風景,我來回答。
提到跟團導游帶隊中的二次消費,有些朋友一看題目就會覺得不可接受,堅決反對。認為這就是忽悠消費者。但我要說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這趟旅途是不是超出常規的低價旅行團。前幾年,我一個親戚報名參加了一個專為退休老人組織短途旅行團,到臨縣的一個不太知名景區一日游。一人30!要知道平時坐汽車來回也要40啊。而且這 30元還管頓飯!我覺得有貓膩,勸他慎重,他想著錢在自己手里,難道能搶不是!果然,上午看景區,下午就是老年健康培訓講座,說直接點就是賣一種養老保健品,有請來的“教授”講課,有使用者現身說法,旁邊帶隊小妹妹一聲聲叔叔阿姨親切叫著。產品一套1000多。回來的車上他悄悄觀察了一下,45個人的團就有30多人買產品的,算起來3萬多啊。也有他這樣什么都不買的,這樣的結果就是:下次那個公司組織團,再也沒喊他了。
二、有時候想買旅游特產也的確需要介紹引導。有一年去廬山,接地導游是一個小姑娘,知名大學導游專業畢業,人很活潑,說話也很風趣。上車就告訴我們,不要在山上買東西,不劃算。上去以后,部分人沒經住誘惑,買了不少紀念品。當然大部分人買的很少,下山后車到星子縣一條街上,果然大批特產在售,一看價格,至少比山上便宜三分之一。比如廬山石魚干,山上80山下50。拋開他們內部其他因素,我覺得便宜實惠就是硬道理。
三、多做比較再決定。現在網絡那么發達了,旅游買東西之前拿出手機,打開電商軟件,搜索一下價格再做決定豈不是更好?如果網上的價格實惠又包郵,那就沒有必要買了。如果網上沒有賣、賣的很少或者價格與在景區賣的不相上下,再做決定買一點未嘗不可,畢竟錢在自己手里。
總之,超低價的旅游團,比如300元三日國內游,1000元出境游之類,自己報名的時候就要慎重,沒有誰會做賠本買賣。也確實也有些正規旅游公司和導游為品牌考慮會帶你去買便宜實惠的東西。最重要還是錢在自己手里,多比較再做決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路線會銷展示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旅游路線會銷展示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