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國最古老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中國最古老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古道?中國人的祖先從哪來?有何依據(jù)?誰有自己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敢不敢曬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國最古老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中國最古老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古道?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一首《天凈沙.秋思》為我們描述了中國古道的悲壯與蒼涼,飽含著深沉的歷史韻味。
古道,意為古舊的道路。《古道歇棚記》載:“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古道,如:箬嶺古道、吳越古道、瑯琊古道、太白古道、天字古道、上青古道、渚山古道、徽杭古道、金華山古道、蕭關古道、鷂子尖古道、川鹽古道、瓜州古道、阿干古道、關山古道、陽壺古道、云臺古道、唐蕃古道、秦皇古道、劍門蜀道、陰平古道、瑞麗古道、銀銅古道、商於古道、南陵古道、岐澳古道、烏孫古道、儻駱古道、黃金之路、克里雅古道等,其中以下面五個古道為代表。
一、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游絕品線路,它蘊藏開發(fā)不盡的文化遺產(chǎn)。
源于非洲,多地雜交
目前關于人類起源的理論,主要是通過化石證據(jù)以及DNA的研究構成。
從最初的多地起源論。
到后來的非洲起源論。
目前最新最得到公認的理論是,源于非洲,多地雜交。
從DNA分析,目前的人類主體都是來源于非洲的,這一點目前還沒有能駁倒的證據(jù)。
但隨著DNA的研究,特別是對目前智人的近親,尼安德特人以及丹妮索瓦人的DNA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了除了非洲以外的人種,或多或少都含有這兩個人種的DNA。
而這也就證明了,智人從非洲走出之后,與其他的人種進行過雜交,并且混血后代的DNA一直傳承了下來。
所以目前的研究人類是源于非洲,當然中國人也是,然后與本地人種雜交形成的。
應該說,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世界各國目前生活的人類,其源于非洲應該在科學上已經(jīng)成為一個結論,至少是有最多證據(jù)支持的結論。但遺憾的是,在我國,雖然大部分科學家接受了人類非洲起源說,部分古人類學家愿意相信人類多中心起源說,具體到中國人而言,這一學說認為來自非洲的智人與中國當?shù)氐娜祟惓霈F(xiàn)了混合、雜居、雜交。后面這種說法目前缺乏遺傳學的證據(jù),但在考古形體學上,通過古人類頭骨化石的形體判斷,也有一定依據(jù)。但無論如何,現(xiàn)代中國人的祖先的主流是來自非洲,這已經(jīng)是有大量遺傳學證據(jù)的了。
但遺憾的是,在目前我國的公眾教育中,這一點仍然沒有成為一個基本的科學常識,仍然被有意無意的淡化。其中的一些民族自豪感的考量和本能我可以理解。記得10幾年前擔任中國日報的科學記者時,報道此事時領導還是讓我努力要凸顯中國本土起源的說法。
這一點當然可以理解。我們從小被教育說,一百多萬年前中國的土地上就有了云南元謀人。50萬年前就有了北京(周口店)人。10萬年前就有了山頂洞人。這些已經(jīng)得到了大量考古證據(jù)的支持。并已經(jīng)成為了民族自豪感的組成部分。
而非洲人離開非洲向世界各地繁衍,是6萬年前之后的事情,到中國據(jù)估計也是4-5萬年前前后了。
但其實兩者不矛盾呀。按照遺傳證據(jù),我們可以推測,來自非洲的古人類消滅了中國當?shù)氐墓湃祟愇锓N,即使有混雜進部分個體,但這些個體因為數(shù)量太小,在遺傳上已經(jīng)沒有顯著意義。但堅持多中心說的考古學家從古人類顱骨化石形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則不排除發(fā)現(xiàn)部分有更強中國原住民特征的個體的化石。所以非洲起源說和中華大地自古就有人類繁衍兩者并不矛盾。
分子人類學的分析顯示:現(xiàn)代中國人的祖先,大約在4萬-6萬年前,從非洲出發(fā),向東經(jīng)印度洋,取道東南亞進入中國華南地區(qū)。
傳統(tǒng)上,科學界一直認為,中國人是自北京中國猿人和其他古人類類型進化而來。
但是,中國的分子人類學家,根據(jù)中國56個民族中28個民族群體基因樣本的分析,認為現(xiàn)代中國人的祖先,大約在4萬-6萬年前,從非洲出發(fā),向東經(jīng)印度洋,取道東南亞進入中國華南地區(qū)。
后來,美國斯坦福大學,用19項信息更加豐富的Y染色體指標,揭示出東亞人群父系傳承的遺傳學信息。
通過對包括中國21個不同民族的人口,22個省份的漢族人口,3組東北亞人口,5組東南亞人口,和12組非亞裔人口在內的大量樣本的分析顯示:
1.東南亞人口,要比亞洲北部的人口擁有更大的變異,這意味著東南亞大陸應是東亞現(xiàn)代人群更早的定居點;
2.晚期智人進入東南亞的時間,大約在距今18000-60000年前,緊接著開始向北的遷徙過程;
3.另有一批晚期智人,從東南亞向南遷移,進入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并到達太平洋諸島。
有關于中國人的祖先,有很多種說法,一種是傳統(tǒng)的黃帝之祖說法,但是后來的一些學者認為,黃帝身上有閃米特人的血統(tǒng),也就是蘇美爾人后裔,而另一種說法是,蚩尤才是華夏民族的先祖,后有黎明百姓的說法,若按照歷史上的朝代區(qū)分的話,在很早時期的唐虞甚至夏朝時期,還是異族統(tǒng)治,殷人才是我國正統(tǒng),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商朝,這和后來的元朝明朝之間的關系大相徑庭,后來的周人,武王伐紂結束之后,有著羌人的血統(tǒng)的周人立國,后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各諸侯國分裂,但是當時同一階段的民族才徹底融合。希望這個答案大家能夠喜歡。
我母親是揚州市人,揚州出美女。她19歲那年(1941年),參加了新四軍。當時我父親正好是部隊的團長,所以"近水樓臺先得月"把她追到了手。這才有了我們這一個"大家庭"的故事……
我保留了不少我母親的老照片,正好在這曬一下。也請"頭友"們鑒證一下:揚州出美女嗎?![偷笑]
見圖:
圖一:1948年底,"淮海戰(zhàn)役"中解放了徐州市。我母親抱著我在徐州市一小照相館的合影(她25歲,我5個月)。
圖二: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解放南京的第二天。我母親帶著我哥哥(現(xiàn)已去世)、姐姐和我,在南京市一個照相館的合影。
圖三:1953年,蘇聯(lián)斯大林元帥去世。全中國人民為他帶黑袖套,我們全家在"華東軍區(qū)"(現(xiàn)稱:"東部戰(zhàn)區(qū)")軍人照相館合影紀念。
后排正中是我父親、右邊是他的警衛(wèi)員、左邊是我舅舅。我母親坐中間,我坐在最左邊(我五歲)。
圖四:2019年,我母親96歲了。96歲生日當天,我們全家在南京朗詩養(yǎng)老院(江寧分院)為她慶祝生日(局部圖片,我已是72歲的老頭了)。
歲月如梭,72年彈指一揮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國最古老旅游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國最古老旅游路線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