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采桑鎮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采桑鎮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歷史上有哪些不經意的小事最終卻釀成大禍?歷史上有哪些不經意的小事最終卻釀成大禍?常言道,無論得罪誰...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采桑鎮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采桑鎮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常言道,無論得罪誰,都不能得罪這三類職業:司機、廚子和理發師。清代之前,秉承“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理念的中原基本沒有理發師,這里就講兩個因為得罪司機和廚子而大禍臨頭的例子。
《左傳·宣公二年》中,有一段讓人嘀笑皆非的記載。
春秋中后期,晉楚爭霸成了時代的主旋律。就像近代的美蘇爭霸一樣,那時的各個小國,不得不在晉、楚兩大巨頭間選邊站隊,被視作戰爭代理人也是常有的事。
在公元前607年,楚國命令自己的小弟鄭國前去攻打宋國,對方則派出將軍國華元、樂呂率軍迎戰。
古往今來,在戰爭開打前,有經驗的將領通常都會犒賞全軍,一來吃飽了才有力氣打仗,二來也能借機鼓舞士氣、拉近上下級感情。為了真正起到這些作用,此時的食物通常是一般人平時難以吃到的。
華元在開戰前一晚,就大度的下令宰羊犒賞將士。在春秋時期,羊主要用于祭祀和招待賓客,比如我們在史書中常見的“太牢”,指的就是牛、羊、豬齊備;“少牢”則是羊、諸各一頭。在尋常日子里,一般人是沒多少機會吃到羊肉的。
插錯2個插頭,160人因此喪命,小事釀大禍的典型!
1994年6月6日早晨,鳴犢鎮嘴頭村的村民,扛著鋤頭正準備下地干活。忽然,頭頂上傳來巨大的轟鳴聲,村民抬起頭循聲望去,只見一架碩大的飛機猶如斷翅的天鵝,在空中搖搖晃晃。不一會兒,飛機冒出一股濃煙,緊接著傳來悶雷般的炸響,碩大的機體瞬間斷成數截,在場的村民無不觸目驚心。這就是慘烈的“西安6.6空難”,而造成這起空難的原因,卻是因為兩個插頭。
1994年6月6日早上8點整,由西安飛往廣州的WH2303航班開始登機,在西北航空公司空姐的微笑引導下,146名乘客很快找到自己的位子。駕駛艙的機組人員,也正忙碌著進行起飛前的各項檢查工作。
8點12分,所有的乘客都已就緒,機組人員也檢查無異常,機場發出了允許起飛的指令。這架圖-154型飛機緩緩駛入跑道,伴隨著轟隆隆的發動機轟鳴,機頭順利的拉起,好像一只漂亮的白天鵝沖進了綿綿細雨。乘客們有說有笑,通過舷窗欣賞著外面的風景,卻不知一場劫難就要來臨。(下圖:外網找到的起飛前影像)
8點14分,飛機剛離地24秒,機體就出現異常搖擺,并伴隨著明顯的“呼呼”聲。僅僅過了一分鐘,飛機就已經變得難以控制,根據當時機組向地面的報告,2名飛行員都無法讓飛機保持穩定姿態。
8點16分58秒,飛機瞬時擺幅達30度,機長果斷下令進行檢查。然而,飛機仍舊大幅度左右搖擺,機組人員完全無力操控。隨后,機組人員打開自動駕駛儀,試圖讓飛機自行修正異常,然而飛機搖擺幅度卻陡然增大,機組人員只好關閉自動駕駛。
8點19分,飛機爬升至4717米,但已經偏離爬升路線,并向右進行不規則的轉彎,機組出現慌亂情緒。8點22分27秒,飛機出現自動抬頭現象,飛行速度驟降至380KM/時,進入失速狀態;3秒后,飛機突然左滾轉,以70度的側傾角朝著地面高速俯沖,速度高達747KM/小時,進入超速狀態。在12秒的時間內,飛機驟降1833米,平均每秒下降152米,機體完全無法承受這樣的過載。
8點22分42秒,黑匣子的記錄定格在此刻,飛機在2884米的高空解體,160名乘客無一生還。由于墜機現場的場景過于慘烈,我在這里就不多加描述了,主要說說飛機為啥會解體。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采桑鎮旅游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采桑鎮旅游路線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