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福臨鎮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福臨鎮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平度市三龍福臨家園到利群商場坐幾路車?清代皇帝駕崩后,喪禮是怎樣的呢?平度市三龍福臨家園到利群商場...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福臨鎮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福臨鎮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從三龍福臨家園到利群超市(平度購物中心店)可以乘坐下列公交線路:
平度7路東線
三龍福臨家園步行120米
三龍福臨 上車 開往 南京路車站
6站 利群購物中心 下車 步行127米
利群超市(平度購物中心店)
平度12路/K12路
三龍福臨家園步行607米
平度12路/K12路
慧澤苑 上車 開往 西部城鄉換乘站
古代帝王葬禮,隆重,規模大,繁瑣,清朝皇帝葬禮也一樣,程序太多,大致歸納三塊,一是停殯,二是出殯,三是下葬。
光緒葬禮,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皇帝葬禮。
停殯,清朝皇帝死后,遺體要在宮內放置27天,稱為大行皇帝,這段時間要舉行很多喪葬儀式,有發喪,舉哀、沐浴、入斂等,發喪宣布死訊,皇室成員、文武百官穿著大孝衣來服喪,每個環節有儀禮官指揮,眾人要做的就是跪拜,捶胸頓足大哭,專人給遺體洗澡,梳頭發,穿斂衣,外裹陀羅經被,入棺柩,里面放置大量珍貴的隨葬品,掛引魂幡,等待下葬。
圖為光緒出殯的棺柩,蓋著圓頂棺罩,稱吉祥轎。
出殯時,也就是大祭那天,要燒,大行皇帝的遺物,留一部分,剩下的全燒掉,給大行皇帝上謚號,廟號,告天告地,舉行尊謚大典后,送葬,這也是喪禮中最隆重的,光緒葬禮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一眼望不到頭,光儀仗隊就有1600人,抬棺的128人,送葬車1400輛,念經超度的,前后有武裝護衛的,送葬的,浩浩蕩蕩,據說還有幾萬圍觀的百姓,不知是送葬的還是看熱鬧的。
圖為光緒靈柩經過,路邊跪送的百姓,還有渾水摸魚的。
下葬,棺柩到達陵寑后,暫放享殿,告天告地告祖告山神,一番操作后棺柩入地宮,放陪葬品,點上萬年燈,封閉墓門,在享殿,由兩位德高望眾的大學士三跪九叩的寫好大行皇帝的牌位,帶回太廟安放,最后安排守陵人,至此,治喪活動基本結束。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閆紅
在清代,皇帝的喪被稱為“兇禮”,和登基、婚禮、壽辰一樣重要。由禮部、鑾儀衛和內務司共同辦理,所耗用的錢財不計其數。清朝從順治皇帝開始,歷代皇帝和后妃們的陵墓都選址在東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縣)兩地。皇帝一般生前就選擇好風水寶地,作為死后安葬的陵墓地址。
皇帝駕崩后要選擇吉時良辰入殮,當日小殮,尸體上要覆蓋陀羅經被。陀羅經被由西藏活佛進貢,一般用白凌子制作,上面印有燙金的梵文經被是黃緞織金,五色梵文,每一幅都有活佛念過經,持過咒。
(光緒帝的靈柩出城)
皇帝的棺柩又稱梓宮,選用云南產的金絲楠木制成,制作極為講究,裝飾十分豪華。棺材制成后里里外外要刷朝七七四十九道漆。
大殮后,棺柩停放在乾清宮,宮門外置丹旌,皇帝的丹旌是織金九龍綺。皇帝駕崩為國喪,要頒詔天下。新皇帝居盧守制,百日后御門聽政,新皇帝命群臣擬出謚號、廟號。皇帝駕崩后朝臣服喪27天,27天之內,皇帝對朝臣的奏折,不能用朱筆批示,一律改用藍筆,稱為“藍批”。各部院衙門行文也要改用藍印。服喪期內,各寺、觀必須鳴鐘三萬次。朝廷要在天安門前舉行頒遺詔儀式。誦經和吊唁活動也連續不斷地貫穿于整個喪期。自皇帝駕崩之日起,文武官員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內不準作樂,四十九天內不準屠宰,一個月內禁止嫁娶。
棺柩在乾清宮停放二十七天后,移到殯宮暫放,等待下葬。棺柩在殯宮停留的時間無定期,主要是根據陵墓竣工的時間而定,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皇帝的靈柩出殯前,得將杠夫找來,先按正式出殯的規模和要求,在德勝門演杠10天。杠夫們先抬著一塊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獨龍木,上面放上一碗水,一直練到碗中的水潑不出來為止。在演杠的同時,還要派民工日夜施工,搶修去陵墓的御道。
(光緒帝靈柩移入山陵場景)
送葬是最隆重的儀式。這天,首先要燒價值連城的“大法船”,先用小杠(72人)將棺木抬出東華門。送葬隊伍最前面是64人的執幡隊,高舉萬民旗傘。然后是1628人的儀仗隊,手中各自舉著不同的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扎。儀仗后面是棺柩,棺柩上蓋著圓頂棺罩,四周是繡龍帷帳,稱為“吉祥轎”。抬棺材的杠夫共分60班,每班128人,另外,每班還要有四人做候補。棺柩后面是十路縱隊的武裝護衛,最后面是文武官吏、皇親國戚和宗室等人的送葬車隊。
在送葬隊伍中還夾有大批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們身穿法衣,手執法器,沿途不斷吹奏、誦經。一路上還有一班專門撒紙錢的,隊伍過后,地上的紙錢猶如一場大雪。從北京城到墓地,沿途幾百里,每段距離還要搭設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
除卻光緒帝,清末用真實的影像記錄下來的出大殯要數統治了大清朝48年之久的“女皇帝”慈禧太后了,當慈禧壽終正寢在紫禁城的儀鸞殿后,在1908年11月9日的上午舉行了規格堪比皇帝級別的葬禮,幸而當時已經發明了照相技術,故而保存了大量的照片,接下來咱們就便發照片邊歷數這次超牛的皇家葬禮。
1908年的11月9日,從照片上看,似乎這天的天氣不好,有霧霾。這天的行程很簡單,送葬的隊伍需要把裝有慈禧的靈柩華蓋從紫禁城出發,一直送到一百多公里,將近300華里的河北唐山馬蘭峪的清東陵慈禧陵寢。
從下面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排在出殯隊伍最前方的開路部隊是一排整整齊齊的身著新式軍裝,手里拿這新式長槍的軍隊,最后面就是一排排手拿冥器的仆役。
再往后面,是上千名身穿宮廷紅的綢緞衣服的杠夫、他們的顯著特征是頭部都插有一個羽毛,照片中的他們輪換著抬行慈禧的靈柩,一步一步的向著清東陵走去。在慈禧靈柩的周圍,安保十分嚴密,有兩大隊的的騎兵護送,他們都穿著新式的軍裝,背著最新的武器裝備,而在靈柩后面的還是一個長長的拿著各種條幅,各種顏色彩旗的穿紅衣服的衙役們。
在后面還是組織非常嚴密的安保部隊,他們組成了嚴密的人墻,阻止任何人的進入,在這個過程中,無處不體現了皇家的肅穆和威嚴,在隊伍的后面還有行走成兩列的駱駝隊伍,駱駝們身上都背負著很多的包裹和帳篷用具,以及一些后勤保障品,據說此次行程,到河北的清東陵需要最起碼五六天的時間才能到達。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福臨鎮旅游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福臨鎮旅游路線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