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出境旅游路線定價方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出境旅游路線定價方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國內游真的比國外游貴嗎?外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出國旅游刷什么信用卡支付比較劃算?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出境旅游路線定價方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出境旅游路線定價方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不管你是國內游還是國外游,都有你感覺貴與不貴的地方。要我說啊,不管貴還是不貴,既然都要出去旅游了,關鍵還是要自己覺得開心便好!
至于外出旅游要注意哪些問題?我覺得首先要有計劃性的旅游,目標明確。其次要做好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規劃,準備好與之相關的手續,證件等等…
最后,在旅游出門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地方風俗習慣。其次就是天氣,交通,酒店住宿等情況。讓我們每個人都做到,尊重他人,以禮游天下,文明旅游,安全出行!
國內游并不一定比國外游貴,關鍵在于你去游玩的景點。在國內,如果去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游玩,消費水平肯定要高得多。如果去不是很熱門的景點,消費就要低一些。
其次,在國內如果自己出去游玩,肯定是要比跟團花費得多。如果去遠一點,往返的車票或者機票錢就占了旅游支出的一大半左右。而跟團游則不會,旅行社一般跟航空公司和一些酒店都是有合作關系的,他們的價格要優惠得多。
而國外,除了東南亞國家比國內游便宜一些,像歐美發達國家肯定消費要比國內游高。東南亞國家因為比較落后,國內消費水平低,再加上大部分景點都是免費的,所以就比較便宜。
在國內外出旅游,是自己出去游玩,沒有跟團,那么一定要提前規劃好行程。提前查詢好附近的酒店,如果能提前預定則更好,因為節假日出去游玩,到處人都比較多,到了晚上很難找到住宿的地方,很多地方都住滿了。再就是要查詢你所去城市的天氣情況,最好多帶一套衣服,帶好雨傘。最近天氣比較熱了,帶上一起預防中暑的藥物。
在國外旅游,一定要先了解相應國家的一些風俗,不然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在國外游玩,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與當地人發生沖突。像東南亞一些國家,進入寺廟游玩,是不能穿拖鞋進入,也不能穿得太暴露的。所以去游玩之前,最好先在網上查詢一下注意事項,每個國家的習俗都不一樣。
謝謝邀約@悟空問答
在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小長假,相信很多人都趁著難得的假期出去旅游了一番,有的人選擇國內的景區旅游,有的人選擇出國游,這也讓國內游和國外游到底哪個更貴這個問題,一度被網友熱議,其實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旅游談論的焦點,只是看法不一,接下來就看看網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首先說說關于國內游的吐槽,近些年簡直是數不勝數,總的來說就是各種收費,套路很多,而且一到節假日就是人頭攢動,幾乎就是去看人頭的,五一的時候,長城上擠滿的人就跟要上戰場似得,西湖斷橋上的人頭完全數不清楚,很有網友戲稱連上個廁所都成問題。相比去國外人少,少了那些喧囂,拍照也不會有人入鏡,后者更令人舒服吧。
很多游客通過比較,說國外游真的很便宜,而且相對國內游更劃算,去過張家界的游客都知道,那收費可謂是一茬接一查,還分景點收費,天門山門票258,森林公園248,雙程索道96,百龍天梯112元,就一個人去這幾個景點都要花費700多,更別說是一家幾口,少說都得兩三千,但是去泰國普吉島來回玩三天人均消費也才2000左右,這樣算,出個國才2000多,那可真是劃算多了。
很多中國的旅游景區價格平均在100塊左右,更有甚者在旺季會收費高達200元,國外的景區門票則相對便宜,比如日本清水寺,是各國游客必去打卡的網紅櫻花地,門票卻僅僅400日元,相當于25元人民幣,這樣一對比就很明顯了。
其實不管是國內游,還是出國游,都有便宜和貴的地方,就機票而言,國外淡旺季價格浮動很大,比如淡季的時候去泰國普吉島,往返的機票人均也就六七百左右,但是旺季的時候選擇去就要三四千,那些歐美游更是動不動就要上萬的消費,總的來說,對于中國游客來說,只是合適的時候選擇去東南亞國家旅游確實是很劃算的。
有的網友表示雖然國內景區的門票價格過高,但是相應的配套設施相比國外更完善,外國的景區門票雖然不貴,但是體驗感卻比較差,當然也有網友表示反對,你是怎么看的呢?
我是旅行社專業做定制旅行的,根據我們的大數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境外旅游的總費用會高于國內旅游。原因如下:
1.因為大部分的境外目的地,飛行時間要長于國內,從燃油成本上來說,大部分飛國外的航班價格要高于國內。而且很多境外國家是有出入境稅的,很多和機票捆綁在一起,這是境外高于國內的原因之一。
2.大多數的發達國家匯率比我們高,而且兌換時一般都要收取手續費。不過馬來西亞這種國家的匯率也比我們高,一直讓我耿耿于懷。
3.稅收和物價水平,發達國家大多數有比較好的福利制度,這樣導致消費稅較高。比如瑞士,英國和北歐國家。也有因為通貨膨脹導致物價很高的比如阿根廷。
4.發達國家人口少,人工貴,只要牽扯到人給你服務的,價格都不低,以至于以前有很多在發達國家的留學生很少去理發。
為什么會流傳國內旅游比國外貴呢?我分析大概有以下原因:
1.國內的景點門票相對于我們的物價來說確實很高,不考慮匯率因素,我們的門票價格大部分要高于歐美發達國家。
2.景點景區經營不規范,存在不少欺客宰客的不文明現象。
3.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節假日較少而且相對集中,旅游配套設施短時間內無法接納,客觀上造成物價飛漲。
關于外出旅游應該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所有銀行的信用卡都辦一張,銀行一般都有境外刷卡返現活動,但都有上限,你交易量大,就根據活動來安排刷哪張卡,封頂了就換另一家的卡。充分利用活動,刷不同的卡,才是最劃算的。沒有哪家銀行永遠最劃算。
信用卡,本質上就是信用貸款。
銀行給你提供一定的免息期,于你而言,在免息周期內做日常消費是0成本的;
但于收款的商家而言,銀行是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的,這個費用就是銀行賺錢的關鍵,境外刷卡,跨幣種直接消費,減少了貨幣兌換的環節,相應的境外商家負擔的費用會更高,銀行就能賺更多的錢。
作為消費者,只要在免息期內正常還款,感覺不到任何費用。
銀行為了刺激更多的消費者在境外刷信用卡,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福利,甚至返現,所以境外刷信用卡,當然會比用外幣更劃算,更方便。
同時商家在定價時,也會考慮自己刷卡的成本,刷卡費用仍然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是個三贏的局,消費者得到便利,商家得到客戶,銀行得到利益。
所以境外消費,首選信用卡,但請記住,消費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不要透支未來。
簡單的概要
在岸匯率一般指央行人民幣中間價,并不是貨幣確切兌換比例。
央行人民幣中間價好比央行的基準利率,商業銀行存款或貸款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上浮或下浮。各商業銀行的匯率也一樣,具體的兌換比例每個銀行都存在差異,但是是基于央行人民幣中間價進行上浮或下浮的結果。
具體浮動比例要看具體的商業銀行,比如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它們的比例是存在微小差異的。如果用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或者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小金額無所謂,大金額卻要篩選,因為他們存在微小的差異,好如不同商業銀行的一年定期利率存在差異。
那么央行人民幣中間價是怎么來的呢?對各種貨幣的計算又有差異。比如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是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熱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并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后,將剩余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根據交易量和報價情況等的綜合指標),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
美元兌人民幣是這樣得出中間價,但是其他貨幣通常是以收盤價作為中間價。
那么何為做市商呢?買賣報價都是他自己,提供證券或外匯的流動性,但從而賺取價差或點差。比如某券商對某證券報價,買價10.1元,賣價9.9元。那么有其他交易者需要賣的(假設為a),只能以9.9元賣給該券商;交易者需要買的(假設未b)只能以10.1元向該券商買。期間ab之間并不能進行直接買賣交易,這就是做市商市場。
外匯也一樣,各商業銀行基于人民幣中間價進行報價,形成做市商市場。比如央行人民幣中間價為6.8934元,那么工商銀行的現匯買入價可以為6.7989元,現匯賣入價6.9369元;而中國銀行的現匯買入價可以為6.7595元,現匯賣入價6.9378元。
除了各個商業銀行現匯買入價和現匯賣出價外,還有各個商業銀行的現鈔買入價和現鈔賣出價。理解較為困難,這里就帶過了。
題文中的兌換外幣以哪個匯率計算?具體情況還要看各個商業銀行的具體報價,既不是離岸匯率也不是在岸匯率,但是與在岸匯率相差不遠,具體兌換匯率是基于在岸匯率(人民幣中間價)上下浮動的結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出境旅游路線定價方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出境旅游路線定價方式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