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福建到西蘇門答臘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福建到西蘇門答臘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鄭和航海的基本路線是什么?鄭和下西洋最遠到了哪?鄭和航海的基本路線是什么?據《...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福建到西蘇門答臘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福建到西蘇門答臘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下西洋的路線為: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里、滿刺加、勃泥、蘇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里、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蘭山、彭亨等三十多個地區。
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瀏河鎮)出發,經福建——占城——爪哇——舊港(今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巨港)——南巫里(今蘇門答臘班達亞齊即南浡里)——錫蘭(今斯里蘭卡)——古里(今印度科澤科德)。永樂五年九月二日(公元1407年 10月 2日)鄭和回到南京。
鄭和下西洋在七次航行中,航海路線是從江蘇太倉的劉家港出發,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
第一次航海(1405-1407年):鄭和率領的船隊從中國福建省的蘇州港起航,經過南海、馬六甲海峽,抵達印度尼西亞的棉蘭、爪哇島,然后抵達斯里蘭卡的哥倫堡。
第二次航海(1407-1409年):這次航海的路線大致與第一次相似,但總體上有所擴展。鄭和的船隊向南穿越爪哇海,抵達暹羅(今泰國)和占城(今越南南部)。
第三次航海(1409-1411年):在這次航海中,鄭和的船隊跨越印度洋,經過斯里蘭卡、波斯灣,抵達阿拉伯地區的亞丁、摩卡等城市。
第四次航海(1413-1415年):這次航海空前規模龐大,鄭和的船隊穿過印度洋,到達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以及東非的索科特拉、肯尼亞等地。
第五次航海(1417-1419年):這次航海的路線與第四次類似,船隊途徑阿拉伯半島、紅海,并探訪了東非地區的莫桑比克、馬里瑯、博桑巴等地。
第六次航海(1421-1422年):這次航海的路線較前幾次有所不同,船隊經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馬六甲等地。
第七次航海(1431-1433年):這是鄭和最后一次航海,船隊繞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印度尼西亞的爪哇、東爪哇、蘇門答臘等地。
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南岸 。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紅海沿岸與非洲東海岸。 1407年7月也就是永樂三年,明成祖命令鄭和率領大部隊乘坐海船出海遠航。
鄭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鄭和擔任正使先后七次率領船隊進行的海上遠航活動。
擴展資料
鄭和下西洋恢復了明王朝對南洋諸島的管轄,命名了景弘島、永樂群島等。大明船隊訪問了南亞的占城、爪哇等國家地區,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加深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響。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福建到西蘇門答臘旅游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福建到西蘇門答臘旅游路線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