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南斯拉夫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南斯拉夫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當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強大,它憑什么會被稱作“巴爾干之虎”?當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強大,它憑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南斯拉夫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南斯拉夫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前南斯拉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卻在不到50年里,發展的相當出色。全稱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45年建國,1992年宣布解體。前南斯拉夫曾經有很多贊譽:“巴爾干之虎”、“社會主義陣營里最富有國家”、“不結盟運動領袖”、“歐洲最強陸軍之一”、“東歐巴西”,代表了這個國家曾經取得的成就。
前南斯拉夫還有一個名字叫“第二南斯拉夫”,因為它起源于南斯拉夫王國(被稱作“第一南斯拉夫”)。地理上,巴爾干半島西面亞得里亞海,東部是黑海,南部是地中海,歷來是各大勢力爭奪的焦點。歷史上,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分,曾經在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沙皇俄國的勢力也有插足。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奧匈帝國解體,奧斯曼被肢解,沙俄被列寧革命,巴爾干半島抓住了機會。以同是“斯拉夫人”為號召,北馬其頓、克羅地亞、波黑、塞爾維亞、黑山、斯洛文尼亞等6個國家合并成南斯拉夫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意大利占領,南斯拉夫王國滅亡。鐵托領導南斯拉夫游擊隊,進行了四年抗戰,并與1945年建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國家由6個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組成。1948年,鐵托受不了斯大林的壓迫,南聯盟與蘇聯斷交,南聯盟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只用了10到20年時間,南聯盟的發展跟西歐差不多,超過了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南聯盟發展有多突出?
經濟富裕、工業化程度很高。上世紀60-70年代,我們還是困難時期,人家南聯盟居民電視機基本全國普及,每三個人就有一輛車(相當于家家都有車)。跟當時西歐的英法德相比,也毫不遜色。
軍事實力相當雄厚。2000多萬人口的南聯盟,擁有100萬大軍,加上將近兩百萬的預備役,軍備也屬于世界先進行列,妥妥的全球前十,號稱“歐洲最強之一”。以它的人口、面積和實力,就是巴爾干半島的小霸王。因此,冷戰時期,南聯盟可以既不鳥蘇聯,也不懼美國。
南聯盟的一直是體育強國。南聯盟的足球、排球、籃球、水球四大球均有很強實力,尤其是足球,不但盛產有實力的球員,還出現了很多享譽世界的教練,與阿根廷、巴西這些強國,均有一戰之力,素有“東歐巴西”之稱。
讓南聯盟大出風頭的是,冷戰時期的“不結盟運動”。那個時候,南聯盟就是不結盟運動的代言人之一。不結盟運動當時有110多個國家參與,包括了世界上一多半人口和國家。想想看,南聯盟當時的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有大吧,德意日至今也只有羨慕的份。
就這么一個牛氣哄哄的國家,跟著蘇聯前后腳,說倒就倒了。原因嘛,南聯盟解體和蘇聯解體沒什么兩樣。他們本身都是由國家聯邦組成,多民族、多信仰、各地區發展不均衡,這種國家結構相當不穩定。
南斯拉夫人民軍的‘’巴爾干之虎‘’稱號不是北約起的,而是華約給起的名稱。
二戰期間,南斯拉夫人民軍憑借強悍的戰斗力自己解放了自己:當然,蘇軍的一路追殺納粹德軍對南共還是有所幫助的!戰后,斯大林未經過南斯拉夫協商,擅自同意了瓜分的里雅斯特的方案,損害了南斯拉夫的國家利益;蘇聯又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成立聯邦的方案非常反感;最為嚴重的是,南斯拉夫共產黨援助希臘共產黨——斯大林已經與丘吉爾達成協議:希臘成為英國的勢力范圍!
于是,蘇聯在1948年的共產黨情報局會議上通過決議指責、開除了南斯拉夫!
同時,蘇聯情報機構策反南斯拉夫人民軍高級將領、高層領導人的‘’健康力量‘’推翻鐵托——他們被南斯拉夫情報機構逮捕;蘇聯派遣特工人員暗殺鐵托,陰謀被南斯拉夫情報局破獲;圖窮匕首現:蘇聯在48小時內撤離了所有援助南斯拉夫的專家!
蘇聯動員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制造邊境摩擦:蘇軍也陳兵十幾萬在南斯拉夫邊境,隨時準備進攻——這些邊境挑釁事件從1950年的937起上升到了1952年的2390起。蘇聯為了“解決”南斯拉夫問題,它在匈牙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組織了3支國際行動隊,保加利亞和匈牙利還成立了培訓南斯拉夫特工人員的專門學校——華約的前身可是與南斯拉夫差點就不死不休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華約與南斯拉夫的沖突是以‘’千‘’來計算的!
南斯拉夫政府緊急動員了23萬人民軍趕赴邊境,它也緊急約見西方大使們,通報了蘇聯、南斯拉夫的分裂事實!美國、英國等國為了防止蘇聯滅亡南斯拉夫帶來的政治沖擊、軍事壓力,立即譴責蘇聯的行為,并且向蘇聯提供了巨額軍事援助、經濟援助,先進的英美武器讓南斯拉夫人民軍對蘇聯及其伙伴國形成了技術優勢!
而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戰斗力舉世公認:它獨立抵抗納粹德軍的壯舉讓蘇聯軍隊也避忌三分,況且,它還有強大的預備役力量:正規軍60萬、邊防部隊86萬、預備役上百萬,蘇聯想征服這樣的國家……
雙方僵持了幾年,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臺,他積極改善了與南斯拉夫的關系——華約成立之后再也沒有找南斯拉夫的麻煩——南斯拉夫的自治社會主義經濟蓬勃發展,小日子過的比蘇聯還要好!鑒于它的軍力、裝備、國際政治地位的因素,東歐各國逐漸叫出‘’巴爾干猛虎‘’的稱號了。
曾經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確實很強,但沒有強到那個境界
先從軍事實力上說吧,鐵托打造的人民軍、邊防軍和民防軍體系在1952年達到巔峰,常備兵人數超過了50萬,是當時歐洲第四大軍隊和第三大陸軍。
而且常規武器基本能實現自產,小型飛機潛艇也能自產,一度曾經涉足核武器領域,怎么看都不像菜雞,不是隨便就能拿捏的軍事存在。
只是所謂強大這東西有個比較級的,如果和希臘、阿爾巴尼亞之類的國家比,南斯拉夫確實強得一筆,但是和真正的老牌帝國比,它又真差點意思。
歐洲那三個拿著核武器到處晃蕩的老流氓就不說了,論常規戰能力,西德那50萬國防軍肯定不比南斯拉夫差。
更要命的是這點武裝力量已經到達南斯拉夫承受的極限了,國防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2%,跟本就堅持不了幾年。
事實上1990年南斯拉夫的常備兵力才18萬多,徒有300萬以上的兵源無法動員,打仗一直縮手縮腳的,側面印證了財富覺得兵力上限的論調。
南斯拉夫的經濟在上世紀50-60年代確實挺厲害的,很快就擺脫了二戰接近200萬傷亡的陰影,在各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
但是這種進步其實并非南斯拉夫本身多牛,而是在地緣政治中的左右逢源,它是社會主義國家卻與蘇聯交惡,自然西方國家就比較歡迎他們。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南斯拉夫旅游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南斯拉夫旅游路線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