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自駕旅游皖蘇浙江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自駕旅游皖蘇浙江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我國的魚米之鄉是指哪里?應姓人口數量?我國的魚米之鄉是指哪里?我國魚米之鄉”是指長江中...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自駕旅游皖蘇浙江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自駕旅游皖蘇浙江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國魚米之鄉”是指長江中下游平原,因為我國東部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所以氣候濕潤,物產豐富,被稱為“魚米之鄉”.泛指江南水鄉,如:
嘉興: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湖州: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余杭: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無錫、蘇州等太湖地區均屬此例.
魚米之鄉應是江南五大淡水湖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和四川盆地、杭嘉湖平原,還有廣東的潮汕平原。這里大都處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河網密布,水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魚產品極其豐富,是我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俗稱魚米之鄉。也是人口較多,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Yangtze Plain, Middle and Lower)是指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為中國三大平原之一[1],地跨中國鄂、湘、贛、皖、蘇、浙、滬等7省市,素有“水鄉澤國”之稱,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水陸交通發達。[2]
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麓,東到黃海、東海濱,北接桐柏山、大別山南麓及黃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錢塘江、杭州灣以北沿江平原,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100~400千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蘇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平原等6塊平原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溫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3]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揚子準地臺褶皺斷拗帶內,燕山運動產生一系列斷陷盆地,后經長江切通、貫連和沖積后,而形成。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平原邊緣白堊系―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紀紅土層微微掀升,經流水沖切,成為相對高度20~30米的紅土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區則繼續下降形成泛濫平原和濱海平原[4]。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亦為中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天然水系及縱橫交錯的人工河渠使該區成為中國河網密度最大地區。同時該區是中國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區,著名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等[4]。
當代應姓的人口大約有30萬,為第二百四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應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八形的態勢。目前應姓的第一大省仍為浙江,大約占全國應姓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上海、江蘇、福建等地。應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浙滬、皖贛閩大部、臺灣北部、湖北東端、云南中部,應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08%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8%,居住了大約67%的應姓人群。
在臺灣大部、福建南端、粵湘鄂大部、江西西部、皖蘇北段、河南東部、山東大部、廣西東端和西段、云貴川渝大部、黑吉東部、遼寧大部,應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02%一o.08%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0.9%,居住了大約27%的應姓人群。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自駕旅游皖蘇浙江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自駕旅游皖蘇浙江路線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