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安龍圣母巖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安龍圣母巖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南明的永歷皇帝曾向羅馬教皇求援嗎?南明的永歷皇帝曾向羅馬教皇求援嗎?永歷四年,傳教士卜彌格...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安龍圣母巖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安龍圣母巖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永歷四年,傳教士卜彌格出使歐洲,據傳聞,卜彌格這次前往歐洲的身份,即是南明天主教徒的代表,又是永歷朝廷的政治特使。他即替王皇太后等天主教徒祈福于羅馬教廷,又奉永歷朝廷的旨意到歐洲尋求援助。
波蘭人卜彌格是一個耶穌會士。自從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進入高潮之后,不斷有歐洲的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而卜彌格就是其中一個,他與1644年來到了當時歐洲主要的落腳地,荷蘭人控制的澳門,后來又過海到瓊州(海南)傳教,之后輾轉多地,于1649年到了肇慶,在當時的南明永歷政權任職,第二年,便重新踏上出使歐洲的漫長旅程。
關于卜彌格的歐洲之旅,其目的,以及其過程,學術界的討論莫衷一是,至今也是各執一詞,沒有什么定論,畢竟這個事情,可以參考的資料太少,而卜彌格的這次出使本身也不是很受到重視。
卜彌格1650年底,經澳門返回歐洲,于1652年底抵達羅馬。當時,羅馬教廷內部對卜彌格此時此刻的“身份”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一部分羅馬教廷要員認為卜彌格帶來的不是國書,只是南明宮廷內部的信札,不能將他視作中國使臣。而很多學者在研究這個事情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
有的人認為,卜彌格此次出行并不是代表永歷朝廷來求援,而是當時有的人(澳門的耶穌會)希望借基督教的歐洲力量,以此援助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朝廷,(西方學者認為當時的南明朝廷已經屬于天主教朝廷了)有的人認為,卜彌格是受王皇太后和龐天壽私人囑托,為當時尚未冊立的東宮朱慈炫,希望羅馬教廷以及其他天主教國家同情并幫忙,還有的學者則認為,卜彌格被正式任命為明朝使臣,此行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向教會國家表示明王朝忠于基督的教義、其二是希望歐洲對永歷朝廷的抗清斗爭進行支援,最好就是搞到軍火支援(大炮)。
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卜彌格在南明政權的活動,首先是通過傳教的方式接觸到永歷宮廷。至于怎么接觸到的現在很難搞清楚,反正就是卜彌格成功地將永歷朝廷內廷司禮監太監龐天壽發展成了天主教徒,又通過太監接觸到了王皇太后,王皇太后在卜彌格一陣“洗腦”后,投入了天主教的懷抱。
將永歷皇帝他媽發展成信徒后,卜彌格在南明朝廷算是站穩了腳跟,但遺憾的是這個朝廷朝不保夕,卜彌格或許覺得好不容易在中國這片廣大土地上取得了一個官方傳教的支持,如果這個朝廷最終完全統治了這片土地,那么或許主的福音會灑遍這片廣袤的處女地。為了他的事業,卜彌格估計沒少在王皇太后面前講述上帝所統治的世俗世界的強大,于是王皇太后就萌生了派卜彌格前往歐洲的心思。
至于這次出使,永歷以及永歷身后的南明朝廷的立場是什么,現在沒有辦法求證,是認可了永歷朝廷是一個“天主教政權”而向羅馬教廷求援,還是只是默許了此事,而不表態?這都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思考空間。
確有此事。
明朝末年,中國的開放程度已經相當可觀,甚至比清朝末年還要開放,當時西方很多傳教士到中國來進行傳教,天主教在中國也有了一定的市場,尤其在那些達官貴人之中,天主教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徐光啟和湯若望
南明的三位皇帝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與傳教士產生了關系。
弘光帝的父親福王朱常洵結識了在開封傳教的意大利人畢方濟,二人關系十分友善,后來弘光帝在南京登基后召畢方濟前來相助,如今羅馬耶穌會還藏有弘光帝給畢方濟的敕書。1645年畢方濟受命前往澳門求葡萄牙出兵相助,結果才走到半路弘光政權就被清軍消滅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安龍圣母巖旅游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安龍圣母巖旅游路線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