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西安旅游秦始皇林園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西安旅游秦始皇林園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秦始皇陵在西安還是咸陽?揭秘秦始皇陵怎么發現的?秦始皇陵是在什么時候發現的?秦始皇...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西安旅游秦始皇林園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西安旅游秦始皇林園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秦始皇陵在西安市臨潼境內。不在咸陽。目前陵墓沒有挖掘開發。是我國第一座皇帝陵園。陵園南邊是驪山。北邊是渭河。可謂依山傍水。皇陵的陪葬俑坑在1974年農民打井時無意發現,后進行挖掘開發,這就是秦兵馬俑1號坑。1976年相繼挖掘開發了2,3號俑坑。1,2,3號俑坑就是現在所說的秦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跡。
1974年3月29日 (農歷三月初六),陜西省臨潼縣農民在秦始皇陵園東側1公里處打井時,發現秦陶俑殘片及銅鏃、弩機等。
當時,沒人知道這些碎片價值幾何。“有的老太太,把它們供為‘瓦神爺’燒香叩拜;又有人說,那是‘十八羅漢’;還有人說,因為有了這些‘瘟神’,村里才這么窮。”在農村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袁仲一,覺得鄉親們特別可愛。
20多天后,當地公社管水利的干部房樹民跑去查看,認為不像“瓦神爺”,可能是文物,便向臨潼縣文化館匯報。文化館負責文物工作的趙康民,于4月26日讓農民架著3輛平板車把這些碎片拖了回去,經過局部清理拼湊出2個陶俑。
消息不脛而走。6月30日,中央批示: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護文物。1974年7月, 陜西省文物考古部門組織考古隊開始對該地進行勘察和清理,先后發現4個兵馬俑坑,總面積為25380平方米, 屬于秦始皇陵園的一個組成部分。
兵馬俑坑的發現震驚了世界,這些面容不一、姿勢不一、衣著區分明顯的人形軍隊整齊地排列在東側。兵馬俑,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已然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作為秦始皇陵遺址一個生動的切面為人熟悉,但就整個陵墓遺址而言,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坑還不過是冰山一角。
擴展資料:
秦始皇陵的發掘過程:
1975年3月,三個試掘方挖完后,一號坑的東端已全部暴露出來,出土了500多件陶俑、24匹陶馬。四五月間,總算把大坑的基本范圍確定了:東西約230米、南北約62.27米,深度4.5-6.5米,按密度估算,其中有陶俑、陶馬6000件左右。
1974年3月29日,陜西省西安市臨潼縣西楊村的農民在打井時挖出了秦俑的陶片,從此,這里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秦始皇陵的發現。1974年07月,秦始皇陵園的第一支考古隊進駐工地。
秦始皇陵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于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明錄》。
據《史記》記載,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親秦始皇的墓內“以水銀為百川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關部門對秦始皇墓進行了初步探測,果然發現很強的汞異常。1982年,在封土中間部位15.2萬平方米的范圍內,圈出了1.2萬平方米的汞異常區,從而證實了中國史書的有關記載。
秦始皇陵位于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山,北臨渭水。為什么選位在這里呢?有人認為,這與古人迷信風水寶地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地質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驕山到華山工好像一條龍,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龍頭眼睛的位置。眾所周知,自古就有“畫龍點睛”之說,到底是古人有“高瞻遠矚”的本領,還是今人附會之風過重,一時間還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驪山是秦嶺北麓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約25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傳說因此山山體像一匹驪色(黑色)的駿馬,因而得名。驪山是在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隆起形成的地壘,海拔1000米左右,斷層錯落,山巒與溝壑相間,構成了一條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發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驪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
這一帶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整個驪山唯有臨潼縣東至馬額這一段山脈海拔較高。這段山脈左右對稱,林木蔥郁,谷峰相問,山體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狀似盛開的蓮花,帝陵位于驪山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一體,猶如蓮蕊居于正中。以當時的實用角度和后代的風水觀念來看,此處均為設置陵園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東側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按《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后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筑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余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余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正是這條大壩將原來出自驪東北的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
此外,在陵園東側,有川流不息的溫泉水經過。據《水經注》記載:“在魚池水西南有溫泉水,世以療疾”。《三秦記》載:“酈山西北有溫泉。”可見當年的溫泉與西北的魚池水相對應。
南面背山,東西兩側和北面形成三面環水之勢。“依山環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墻有2門,東、西、南3墻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余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俑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西安旅游秦始皇林園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西安旅游秦始皇林園路線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