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贛州客家情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贛州客家情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世界客家之都?閩西客家菜九門頭做法?客家美食寧都三杯雞怎么做?世界客家之都?梅州,世界客家...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贛州客家情旅游路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贛州客家情旅游路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梅州,世界客家之都。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qū)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產(chǎn)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shù)流落于這一地區(qū)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jīng)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wěn)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閩西客家菜九門頭做法
主料:牛脊肉30克、牛黃頭(牛舌中段)30克、百葉肚30克、草肚壁30克、牛肝30克、牛腎30克、牛心冠30克、牛肚尖30克、蜂肚頭30克
輔料:香菇(水發(fā))50克、冬筍(水浸)100克、芹菜50克、花生油100克
調料:米酒、姜汁30克,香油、食鹽、味精適量
制作方法:
1、 牛脊肉入生油、生抽、姜汁、地瓜粉、鹽、味精、香油攪拌;草肚壁、肚尖、蜂肚洗凈后,草肚壁去黑膜,與肚尖分別切花塊,牛肝、牛腎去掉薄膜后,牛腎切花,用清水浸泡后瀝干,搓些地瓜粉。
2、 鍋下油,旺火,油冒煙時下牛脊肉、牛肝、牛腎爆炒一陣,炒至肉轉色起鍋。下油,依次將牛舌黃、肚尖、草肚壁、牛心冠、姜絲(或汁)放入鍋內翻炒,七成熟時起鍋。
3、 下油,冬筍片先炒,再放入冬香菇翻動幾下,入高湯燜煨一陣,然后把前面翻炒過起鍋待用的肉均勻撒下,最后把百葉肚、蜂肚、芹菜鋪在肉面上,蓋鍋燜5分鐘,下鹽、味精、香油、糖,瀝些米酒,稍翻動,勾芡起鍋裝盆。
感謝邀請,喜歡我們的朋友,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贛州趣旅游,給你提供最新、最全、最快的吃喝玩樂資訊,謝謝!
作為一個客家人,肯定是吃過三杯雞的,因為三杯雞是一道純正的客家美食,而贛州寧都的三杯雞尤其正宗,是贛南客家特色名菜。
為何稱為三杯雞,原來是因為烹調雞塊時只加入米酒、香油、醬油三杯作料,故名三杯雞。據(jù)說在2008年的奧運會,三杯雞就入選北京奧運會菜單,還是江西入選的兩道名菜之一。
首先,在烹制時,把宰殺洗凈的雞,記得選用寧都本地的三黃雞,味道才最正宗,把雞斬成小塊,置于砂缽中,不放湯水,只配一杯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醬油;
第二,在燒煮的過程中,先用旺火燒開,然后再用文火燴。等雞肉收紅,用鹵稠汁濃,就做好了。
制作過程中,有幾點一定要注意:
1、選用砂缽,因為使用其他器皿則無法保證火候。而寧都古代制陶燒瓷業(yè)發(fā)達,盛產(chǎn)上好砂缽。
2、是在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意火候,先使用旺火,再使用文火,這樣才能保證三杯雞的美味;
3、選擇寧都本地的三黃雞,肉質鮮美。
感謝@贛州全攻略的邀請!
回答這個問題有些慚愧。因我生長在北方,對這道江西名菜早有耳聞卻不曾下廚做過。既然不能從廚藝上詮釋這道菜,那么只好從另一個視角解讀吧。
相傳“三杯雞”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當時民間傳言英雄文天祥大義凜然多次拒絕元朝皇帝的招降被處斬。一位敬佩他的婆婆手提竹籃,籃內成有生雞和好酒前來獄中祭拜英雄。婆婆透過鐵欄桿望去,怎料英雄依然在世,悲喜交加半天才緩過神來。這一切被一位家鄉(xiāng)江西寧都的獄卒看到,他也對英雄懷有敬佩之心,便提議用炭火為文天祥溫酒烹雞。怎奈沒有烹制所需的調料,無奈之下只好將婆婆帶來的米酒倒入缽中,權當是配料和湯汁,然后將缽架于火上,用小火慢慢煨制。約到時間走至爐前揭開鍋蓋,頓時香飄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文天祥嘗后更是贊不絕口。文天祥就義后獄卒辭職回到江西寧都,時常以酒煮雞緬懷英雄。因這道菜肴味道極佳很快在江西寧都一帶廣為流傳。后來人們改良了一下,把原來的三杯米酒變?yōu)橐槐鹈拙疲槐u油,一杯麻油,并取名“三杯雞”。
另外雞一定要選用寧都的三黃雞喲。
回答的有些牽強望見諒~
謝贛州房天下友邀我作答!
贛菜菜譜里,在美食坐家的印象中,“三杯雞”三字之前一般都會冠上“寧都”二字。寧都是贛南一個縣,口味正宗的寧都三杯雞就出自那兒,據(jù)說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了。其獨特之處在于:在烹制時,把宰殺至凈的雞斬成小塊,至于砂缽中,不放湯水,只需配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醬油同煨而成,故名“三杯雞”。以其肉質酥嫩、原汁原味、濃香誘人、味道醇厚而聞名于世。
寧都三杯雞雖然是特色贛菜,名氣甚大,但它的做法遠沒我們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最重要是要掌握好原料比例。美食坐家個人覺得,用量可不能完全按照一模一樣的三杯來調配,還是要按照我們自己的口味和咸淡來調配。不瞞題主說,我的“三杯雞”就是按“美食坐家做法”做的,我把傳統(tǒng)中的一杯豬油換成了一杯菜籽油(美食坐家的家鄉(xiāng)四川內江盛產(chǎn)菜籽油,用菜籽油做的三杯雞比豬油做的吃起來沒那么油膩)。
一、原料:
嫩三黃雞1只(800克左右), 1杯菜籽油,1杯醬油,1杯米酒,麻油15克,姜20克,蔥30克。
二、做法:
首先,將嫩三黃雞洗凈,剁成5厘米大小的塊,裝入砂缽內(雞皮朝上);姜切片,蔥切段。
其次,砂缽內依次倒入菜籽油、醬油、米酒,搖晃砂缽,使鍋里原料能均沾上這些調料。雞表面放上姜片、蔥段(不放水),蓋上蓋,微火燉開。
第三,在小火燜煮過程中,為避免開蓋漏跑香氣,我采取手抓砂鍋耳朵,順相同方向水平搖動砂鍋方法,讓鍋中泌出的湯汁、油分布均勻。半小時后,開蓋,看看雞肉的咸淡和軟爛情況,如果咸淡合適,肉香爛,即可關火。淋入麻油,起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贛州客家情旅游路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贛州客家情旅游路線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